居家勤实践 劳动最光荣
南通中学学生居家劳动实践系列报道之——田间劳作篇
在高考居家的四天时间里,高一高二的全体学生开展了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正值夏令农忙时节,不少学生走进田间,走上地头,体验农事,干起农活。插秧、搭棚、浇灌、栽种、采摘……沃土之上留下了他们劳动的足迹。学生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生动的“田间劳作课程”散发着泥土芬芳,饱含着生命气息,彰显着耕耘之美。在一次一次的弯腰抬头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苦乐交织,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与感受。
经过简单的劳动防护,我和妈妈各拿一把剪刀下了地。外公的玉米长势良好,每个植株都在两米以上,绿油油的一片。要剪掉顶部花翎,必须仰着头,高举手臂,甚至还要踮起脚,对身高180cm以上的我来说也不轻松。往前走,叶子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有披荆斩棘的感觉。不一会儿,我只感觉到又累又热,脖子也酸酸的。看似轻松的活儿,干起来也挺考验人毅力的。我终于切身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了。
——高一6班袁天豪
芒种,是夏种秋收的最佳时节。奶奶正在田里忙碌着,播下一粒粒种子,为秋后的丰收埋下伏笔。我也跃跃欲试,想体验一下农忙时劳动的感觉。我学的是种黄豆。用小铁锹插入泥土中,转到把柄,多次重复使土壤松动,接着将准备好晾干的黄豆种子放五、六粒于一个坑位中,最后填上泥土,并用铁锹轻轻拍实,一株黄豆就种好了。上午十点左右,刚种完两排黄豆的我就满头大汗。原来种田是一件如此辛苦的事。再想想自己有时还存在浪费粮食的行为,我不禁惭愧。我们人人都应该为珍惜粮食,保护粮食出一份力!
——高一15班 王煜宸
原来蓝莓树是矮矮的,蓝莓像葡萄一样一串串挂在树上,有的熟了有的没熟,熟了的发紫,没熟的还是粉色,上面都裹满了果粉,还有一圈小裙摆,十分可爱。刚开始,我们新鲜感十足,边摘边吃,慢慢积累了经验,知道怎样的更熟更甜。可是一串上有熟的有没熟的,得一个一个地采。我们顶着烈日,挑了一个小时才摘了大半框,已经汗流浃背了!其实不论什么事都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容易,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真正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高一十六班 孙可芯
捧起一块秧盘,轻轻拈下一小撮,承载的满是来年丰收的希望。穿好水田袜,我跃跃欲试地踏进秧田,还没有意识到,两只脚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待到费了好大劲拔出一只脚,留下的只有一个巨大的凹坑,挡住了原本应该插秧苗的地方。渐渐地,我开始掌握将脚拔出泥地的方式,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后退,尽量使秧苗排成一条直线。然而不久,腰又不争气地酸了起来,几乎每往后走一步,就得直起腰休息一下。直到退到秧田边缘,我长舒一口气。站在田边的妈妈笑了,谈起她十三四岁时,也像我一样学着帮父母插秧,但最苦最累的,永远是整日劳作的爷爷奶奶。他们劳累半生,到老依旧如此,一刻也不停歇。我们这一代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他们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啊。我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高二6班 周王昊
虽然当下的学习任务很重,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劳动的作用。通过敲油菜籽、打蚕豆等劳动经历,我感受到了干农活的不易与辛苦,也让我明白不能贪享安逸,生活的苟且必须有人承担。望着大片大片的田野,不禁感叹自然带给劳动者的果实是丰硕的,但这不仅是种子的果实,更是勤劳的果实。劳逸结合是我们高效学习的催化剂,应当在单调的学习生活中融合劳动教育,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身心共同发展。
——高二16班 朱佳培
我学的第一样便是搭建豇豆棚。在外公的指导下,我们一起将准备好的竹竿拼搭成人字型,一人扶着竹竿,另一人用绳子将竹竿上端一根根系好,然后用小锹挖土,将底部埋入地下拍实,最后在靠近下端处再绑一行绳子系牢。虽听着简单,真的忙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经过一番忙碌,大棚终于搭好了,我们将正在努力生长的嫩绿的豇豆苗一根根缠绕在竹竿上,这样它便有了向上生长的支撑力量。亲近自然,体验田间劳动,让从小缺乏劳动锻炼的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感受到大自然劳动课堂的魅力。
——高二17班 傅洋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当双手沾满泥土,当汗水流过脸颊,同学们更懂得一粥一饭之珍贵,体会到劳作辛苦后的甘美。亲身的参与和体验也培养了他们自觉劳动的精神,锻炼了他们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厚植了他们感恩土地、敬畏自然的情怀。
作为新时代青年,通中学子们正以实际行动响应劳动育人的号召,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勤劳、奉献、奋斗的劳动精神,在劳动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图片:各班提供;文责:姜晖;编发:刘鑫燕;审核:沈惠祥;终审:成锦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