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和南通市档案馆启动了“口述历史•世纪风云中的南通人”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该活动通过,采访有亲身经历、有卓越成就、有精彩故事的南通人,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讲述近百年来南通的风云流变,记录伟大瞬间,解密历史档案,给后人留下一个巨变时代中江海骄子的背影,留存南通人在这个时代巨变中的历史贡献。
我校杰出校友任海泉将军是被采访的一员。任海泉,中将军衔,我校1966届校友。曾任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是军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理论专家。下面转发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的采访纪实。
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位曾先后担任国防大学副校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解放军中将,在外交场合作风犀利,是知名的军中儒将,退出领导岗位后先后推出《世界五千年》《中华五千年》两部史诗,最近又创作了由43首五律组成的史诗《百年巨变》。
口述人: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任海泉中将
记录者: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宋捷
任海泉授中将军衔后留影
“在李德生首长身边担任秘书的两三年时间,是我一生当中受益最多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他身上,我学到了终身受用的东西。”
【口述实录】
1975年,我第一次见到李德生首长。那一年,陆军第68军由济南军区调防至沈阳军区,我在该军204师作训科当参谋。岁末,李德生司令员来我们师调研,到机关每一个科室看望大家。他那么深入,那么平易近人,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天在师部礼堂看战士文艺宣传队演出,气温很低,随行的一位年轻副职领导披上了大衣,而李司令员却和大家一样坚持穿棉衣看节目,全场官兵掌声雷动,为之喝彩。以前军区首长来我们单位都住条件较好的地方宾馆,他来了以后住我们师招待所。当时招待所条件很差,但他还是坚持要住。从此以后就留下一个传统,所有来我师的首长都住部队招待所。我被调到沈阳军区军训部当参谋后,因为搞训练,与首长接触就多了。后来组织上选我给首长当秘书,我们就更加熟悉了。初次见面谈话,他问我是哪里人,家里有什么人,干过哪些工作,很慈祥,我也就没有心理负担了。他对我们工作人员都是平等的,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对他直说。
在李德生首长身边担任秘书的两三年时间,是我一生之中进步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他身上,我学到了终身受用的东西。他是我一辈子的榜样,也是我最好的老师。我从士兵到将军的人生之路,离不开李德生等一批老前辈的悉心培养,是他们深厚的军事理论的滋润,过硬的战斗作风的熏陶,指引我一路前行,让我从一棵无名小草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任海泉(左二)陪同李德生司令员(左一)勘察地形
【采访手记】
从1997年起,每逢10年,我们都会在建军节的整数年策划一次“南通籍将军访谈”。2017年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了一次“将星闪耀——老将军的情怀”采访活动,任海泉将军是我们从190多位南通籍将军中挑选的12位将军之一。
和绝大多数将军一样,任海泉也是从一名士兵成长为将军的。入伍后,任海泉从陆军第68军战士干到班长、排长,团、师、军作训参谋,沈阳军区军训部参谋、处长,总参军训部参谋、局长、副部长。他还先后担任过新疆军区两个步兵师的代理师长。在国防大学,他从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主任做起,一直做到教育长、副校长。2011年底,他出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在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中,有许多难忘的人和事。无论是从士兵到军官,从副职到主官,还是从部队到院校,从局长到师长,以及从兵种到合成,从战术到战役,任海泉一直深受老首长们的影响。特别是李德生老首长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雷厉风行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他在军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苦苦探寻真理,先后出版了多部理论专著,担纲的教学课程被评为国家和军队精品课程。
任海泉将军告诉我,开国将军李德生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从沈阳军区司令员的岗位离任后,就任国防大学政委,为我国最高军事学府的建设殚精竭虑。当时的国防大学,是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基础上创建的。李德生政委和张震校长对国防大学的定位很科学,着眼点放在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上。他们提出“高新宽深”的四字方针:层次要高,知识要新,视野要宽,理论要深。这16个字,国防大学的数任领导一直都在遵循,更被担任过国防大学副校长的任海泉视为法宝。
任海泉(左一)陪同李德生司令员(持枪者)打靶
李德生将军离开我们多年了,任海泉一直忘不了这位老首长。2012年,在李德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他以《仰望星空》为题赋诗一首,寄托对老首长无限的哀思:茫茫宇宙夜空净,唯有恒星光灿明。九死一生凝赤胆,千征百战铸精兵。蒙冤忍辱终无悔,受命临危每必赢。风范功勋垂万古,高山仰止记英名。
“中国军队有两个‘最高’,一个是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主;一个是最高军事智库军事科学院,以理论研究为主。我有幸在这两个单位都工作过,感到无上光荣。”
【口述实录】
2012年6月1日,我奉命率团赴新加坡,出席第11届亚洲安全峰会。因为峰会的地点在当地的香格里拉酒店,主要以对话形式进行,所以也叫香格里拉对话会。出席这次会议的,多为亚太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防部长和军队高官。因为那年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导致南海形势非常复杂,国内又要召开十八大,所以临时决定让我以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身份率团与会。
会前,我国政府围绕南海问题进行了各种多边和双边外交活动,缓解了紧张局势。会议期间,我代表团与多国高官进行了坦诚交谈,提出对话比对抗好,动嘴比动手好。会议第一阶段,我作了《维护地区安全,实现合作共赢》的发言。由于多方面的努力,使得南海问题没有在会上得到炒作。作为主宾的印尼总统苏西洛作了热情友好的主题报告,各国代表在发言中均未提及南海问题,更没有像有些西方媒体期望的那样指责甚至围攻中国。在这种氛围下,6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作了关于亚太再平衡的重点演讲,一方面提出美国要在10年内缩减近5000亿美元的军费,另一方面又提出要将60%的海军兵力转移到亚太地区,但在回答问题时拒绝了个别媒体要他点名指责中国的无理要求。
当时全世界都关注着一个问题:中国代表团怎样评价美国代表团的演讲?我国驻新加坡大使传达了外交部要我在第一时间对媒体发声的指示。虽然出国前上级对我们并无此要求,但我感到这件事关系重大,不能推托,就在当日下午召开了有境内外媒体参加的记者会,回答了一些热点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这次峰会?我认为峰会效果比预期的要好,标志是南海问题没有炒作起来,反映了多数国家以和平解决分歧的愿望。又如,如何看待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我讲了两句话,一句是不要看成“不得了”,另一句是也不要看成“无所谓”。对可能发生的冲突乃至战争,第一反对,第二不怕,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还如,如何看待美国的结盟政策?我指出结盟是冷战思维,是美国一贯的战略,但它对中国从来就不奏效。奉劝其盟友不要被绑在战车上,在盟主犯错误时跟着翻车倒霉。境内外媒体对这次访谈作了广泛报道。特别是凤凰卫视,当天就在全球联播里作了几十分钟的专题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会议结束时,我写了一首五律《难忘香会》来纪念我亲历的这次外交活动:赤道无冬夏,狮城有热凉。一坛盛四海,六甲锁三洋。力大休凌弱,形单莫畏强。笑谈时代变,围堵少良方。
任海泉(前排左二)与出席澳大利亚陆军司令会议的各国军队领导合影
【采访手记】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任海泉这个名字或许人们不会陌生。8年前,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狮城参加第1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时,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作出强硬而又有分寸的回应。他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卑不亢地作出“既不要看成不得了,也不要看成无所谓”的妙语表态,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稍后,在墨尔本的一个外交场合,面对向中国东海岛屿提出领土主张的日本高级军官,任海泉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 使其受到震慑,黯然离去。这位著名的解放军中将和罗援少将、张召忠少将等一道,被路透社等西方媒体称之为作风强硬的“中国军方鹰派人物”。
尽管在电视里多次见过一身戎装、刚毅凛然的任海泉将军,但当将军近距离便装坐在我面前时,我还是忍不住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位普通话中略带南通口音的老将军慈眉善目,满脸微笑,俨然就是一位邻家大哥,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鹰派”犀利的眼神和言辞。
每年5月底6月初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峰会,是“9·11”事件后亚太地区安全对话机制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会议之一,也是各国国防部长和高级军事将领博弈的舞台。2007年,中国首次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参加这个被简称为“香会”的防务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章沁生率团。随后,副总参谋长马晓天连续3年率团参会。2011年以后的3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分别是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任海泉、副总参谋长戚建国。
任海泉(右一)接待美军参联会主席谢尔顿上将
这么高级别的对话会,又是关于局势那么复杂的亚太防务,想不擦出火花都难,记者们的各种问题也刁钻古怪。因为在任海泉之前,中国代表团团长分别是副总参谋长乃至国防部长,所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外媒质疑任海泉的身份。经历多少刀光剑影总能游刃有余的任海泉,对这个问题回答说:中国军队有两个“最高”,一个是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主;一个是最高军事智库军事科学院,以理论研究为主。我有幸在这两个单位都工作过,感到无比自豪、无上光荣。
任海泉(左三)在部队勘察地形
“虽然我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我心里。我的两部史诗《世界五千年》《中华五千年》的创作出版,与母校通中是分不开的。”
【口述实录】
南通是我的家乡,通中是我的母校。虽然我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家乡和母校无时无刻不在我心里,我有着深深的家乡情怀和母校情结。
这些年来,我没有少写关于家乡和母校的诗词。比如新诗《在长江黄海交汇的地方》,共四段,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在长江黄海交汇的地方,是我可爱的故乡。那里的人们很南又很北,那里的话语很土又很洋。那里的唱腔很柔又很刚,好像高亢的长调,飘荡在家乡的原野上。”小时候夜里躺在床上,经常能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僮子戏(后来又叫通剧)高昂悠长的唱腔,使人有一种身处高原听长调民歌的感觉。
我也为母校写过不少诗歌,比如献给老三届校友的七律《新年放歌》:人过六十时赛金,常将往事当诗吟。濠滨三届学飞苦,江海十年搏浪辛。龙跃云端思水底,虎行草莽望山林。愿梳陈忆化丝线,喜绣新图献母亲。
我的两部史诗《世界五千年》《中华五千年》的创作出版,与母校也是分不开的。记得是2012年的时候,母校建立了《通中人》网站,邀请一批当年的老三届校友组成编辑部来组稿运行。为了完成校友们的约稿任务,我将已放下几十年的写诗这一业余爱好又重新恢复起来,以七绝加短文的形式,完成了由251首诗文组成的史诗《世界五千年》,于2014年1月出版。后来又一发不可收,以五律加短文的形式,写出了由302首诗文组成的史诗《中华五千年》,于2015年11月出版。2020年,我写了歌颂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病毒的组诗《庚子战疫》,还有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的组诗《跨过鸭绿江》。2021年,我又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写出了由43首五律组成的史诗《百年巨变》。这些作品,我的母校江苏省南通中学网站或微信公众号都给予了转载。
任海泉出席第12届全国政协会议
【采访手记】
和任海泉聊天,你会感受到将军强大的气场。纵论军事,评说诗词,趣话历史,他总是娓娓道来,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战略课、人文历史课、人生奋斗课。
小学毕业照
因为是通中校友,老家又靠的很近,还有许多共同的朋友,我和将军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赴京采访前,我特地从通中调出任将军当年编号为1344的学籍表,上面显示他1963年高分考取江苏省南通中学后,各科成绩都很棒。1966年他从通中初中毕业那年,文革爆发,学业中断。1968年3月,他将自己在南通市业余体校无线电收发报班集训的毕业证书和全市比赛第三名的证书交给征兵办。未几,18岁的他作为当时通中唯一的初中部学生,应征入伍奔向齐鲁大地,从报务员做起,开启了光荣的军旅生涯。
担任基层干部
在其后53年的从军路上,任海泉满脑子研究的都是作战训练,写诗解史的底蕴从何而来?任海泉将军不假思索,将之归功于家乡的基础教育。他自小就酷爱读史,几十年的学习研究,也有不少体会和感悟。他出书的动因,一是出于责任,想让更多的朋友一起通过简明的诗文回顾历史,以史为鉴;二是出于兴趣,想在写史中提高自己写诗的能力,尤其是格律诗的写作水平。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昼思夜想,废寝忘食,驾繁驭简,一口气从《世界五千年》写到《中华五千年》。两部史诗问世后,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和各大网站专题推出系列评论文章。
2013年12月, 63岁的任将军在度过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后功成卸任,退居二线。他虽然还在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和中国法学会任职,后来又成为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但毕竟没有以前那么忙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他喜爱的诗文和历史了。
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的这一名句,或许是对任海泉将军在外交风云和诗词海洋中纵横捭阖的最好概括。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