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应南通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南通这块土地上》编辑部约稿撰写此文,庆祝建党100周年。
抗战时期的中国敌后教育,不仅有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大”,还有遍布全国的流亡中学。江苏省立南通中学(简称通中)也跻身这一壮丽史篇之中。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于7、8月间两次轰炸南通城,通中师生疏散流亡,校务停顿。1938年2月,学校复课。两周后日军于3月17日占领南通城,通中师生再次离校。8月,奉省教育厅命令,通中迁校于上海北京东路江西路口原中一信托公司(简称中一大楼)四楼复校上课。与此同时,应师生请求,通中在通东区余东镇(现隶属海门区)设立分校。1940年1月,通中迁往东台县角斜镇(现隶属海安市)继续办学。当年12月,因抗战形势恶化,经费无着,通中奉令暂停办学。
2009年,时值百年校庆,通中校长室主持编撰《南通中学百年发展史》,对上述抗战时期迁址办学的情况作了翔实考证并记叙成文。下图是编撰校史时收集到的余东分校旧址照片,所示通中余东分校旧址是当时城隍庙的厢房,位于现东岳庙北隔壁。上世纪五十年代城隍庙拆除,院内这口老井也已填没。
2014年8月,通中教工单车俱乐部开展探寻红色基因活动,专程骑访抗战时期的余东敌后分校旧址。参加本次骑访活动的有学校时任党委书记朱全中和关工委、工会、团委及各学科老师。
在教室旧址旁,我们找到一位精神矍铄的94岁老奶奶,当年她亲历我校师生在此上课的情景。老奶奶叫潘玉瑛,是烈士子女,父亲曾在抗战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在她10岁那年,父亲被地主民团暗杀。当年通中师生在此上课时她已18岁。下图是骑访活动的老师们正在采访老奶奶。
老奶奶回忆说:日本鬼子来之前,南通有二、三十个大学生(当时老乡称中学生为大学生)来我们这儿上课,前后几个月;师生男女都穿青灰色长袍,一些学生胸前纽扣处插一支钢笔,白天上课,晚上就在城隍庙搭台演戏宣传抗日,还教当地老乡唱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老奶奶边说便轻声哼了一句歌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附图:抗战时期南通中学流亡办学示意图
资料来源:
1.《南通中学百年发展史》
2.《百年名校——江苏省南通中学》网站
3.三角洲杂志博文《76年前日军侵入南通》
图文:范建 责编:邬云琰 审核:鞠九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