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简称“e学习”)”试点工作会议,全省124所试点学校(其中含高中23所,其余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e学习”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会议肯定了近年来我校在数字化学习方面的探讨以及对今后数字化学习工作的规划,命名我校为省级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 |
【相关文件】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通知》
(苏教基〔2012〕7号)
节选
一、开展“e学习”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发达国家数字化环境下以个性化学习为主流的教学方式变革方兴未艾,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积极应对,探索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教育教学模式。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成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全省教育基础信息数据库、教育基础信息系统、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目标,开展“e 学习”试点,是迎接时代挑战、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选择。
二、“e学习”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省在基础教育阶段选择百所学校开展“e 学习”试点,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先行探索,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五个领域有所改革和创新,取得经验,建成较为完备的“e 学习”平台和丰富的“e 学习”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电子书包”的解决方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优化课程形态。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重构、重组,以及内容的选择、更新与拓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综合性、选择性的课程结构,构建合适的课程组织框架和实施支架,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更新教材呈现方式。以现有教材为基础,积极探索和创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呈现方式,突出开放、多边互动与探究性,特别关注教材的趣味性、丰富性、选择性和链接性,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三)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沟通课内课外学习,使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环境、技术、手段和工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合作协同学习、选择性学习和人机互动型学习;着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激情和创造潜能;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创造与表现的机会。发挥网络优势,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促进高效率学习。建设多样化学习终端,探索突破时间、空间的“e 学习”新模式、新方式。
(四)创新评价体系。改进评价内容和方式,通过数字化,切实有效、方便快捷地实行学生学业成就的全面、即时、精确的过程性、多样性与多维性采集和评价,并且能及时反馈,促进教与学的改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实现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改进学校课程教学管理,逐步建立适应“e 学习”的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与创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字化呈现与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三、积极构建“e 学习”环境
(一)优化数字化校园的技术环境。改善和优化数字化校园,以适应“e 学习”的需要。在宽带网进校园、多媒体进教室的基础上,网络进教室、到桌面,有线无线全覆盖,真正实现广泛的互联互通,达成泛在学习环境。试点班级学生一人一机。
(二)建设“e 学习”的服务平台。建设全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平台,提供先进而便捷的技术、流畅而高效的网络、丰富而优质的资源以及智能化的互动支持能力,使教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平台建设要关注顶层设计,加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验阶段试点学校都在省级平台运行,推广阶段需建设省市县三级平台。
(三)开发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根据“e 学习”的需求和学习者特征,对课程教材进行新的设计,积极开发多样性、扩展性、互动性、再生性、便捷性的“e 学习”资源。尤其是要开发和设计将合适的技术用于学生学习的多种支架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并形成“e学习”优质资源开发与共建的共享机制。
(四)着力“e学习”必需的队伍建设。明确“e学习”试点项目负责人,挑选有专业背景、责任心强、善于创新的教师负责试点的具体工作,不断提高项目推进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水平; 寻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人员、技术的支持,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软件技术支撑的合作团队;提高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增强有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学科教学的主动意识和应用能力;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开展对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的即时便捷的采集、分析、评价、反馈和研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