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们与我校民族教育处负责人对嘎玛旦增的手术方案作了细致的研究。与此同时,我校师生正聚集操场,为嘎玛旦增同学举行“用爱守护生命之光”专题爱心善款捐赠仪式。
此前数日,本网站以《藏族学生的病情牵动南通人的心》、《我校学生将为患病的藏族同学募集善款》和《通中孩子为藏族同学募捐感动全城》为题连续报道了社会各界和我校师生为患病的藏族学生嘎玛旦增捐款的动人事迹。 与当年为汶川地震捐款、为贫困地区学子捐款一样,通中人再次实践了自己内心的爱与责任。不仅如此,全体通中人为母校所在城市南通居民们的爱而感动,而自豪。 |
本次捐款仪式共收到善款67万余元(不含已承诺近期汇入本次捐款专用账号的金额),其中23万余元是5月12-13日(周六、周日)两天各班同学街头募捐接受的路人捐款。这些路人,有些是本地居民,有些是途经此地的游客,也有获悉从别处专程赶来的捐款人;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谁也没有留下姓名。
这两天的募捐活动,留给通中孩子的是永难忘却的爱心震撼。通中学子正通过亲身实践去理解身边的人,去感悟深深蕴藏在母校所在城市中的博爱。这种感悟,为更深刻的关于个人、社会、人民和国家的思考作了坚实的铺垫。
上图是参加捐款仪式的部分机构和团队代表,他们是:南通市第三中学、南通市北城中学、崇川区检察院干部、凤凰金膳坊员工、航院船海系爱心社、百分百英语培训机构。仪式后赶来捐款的还有建设银行南通分行职工(38,470.00元)和拉萨琅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00.00元)。此外,还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已通过银行将捐款打入我校红十字会本次捐款的专用账号。上述机构和团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合计捐款到账12万余元、承诺近期到账6万元。
上图由校党委书记韩明飞领队的是我校各工会小组代表,他们所代表的全校教工向嘎玛旦增同学合计捐款39,720.00元;下图是各班捐款代表,他们所代表的全校学生合计捐款273,476.75元。
以下蓝色文字是我校高一2班陆昳睿同学代表全校师生在捐款仪式上的发言。
老师们,同学们:
爱的传递模糊了人与人的界限,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天熠熠生辉。一颗火热的爱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力量,我想,周六周日的爱心行动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相信此时此刻,每个通中人的心里都已经深深的刻下了这样一个名字——嘎玛旦增,西藏阿里的孩子,盛开在世界屋脊的雪莲,一个等待着我们去守护的年轻生命。上周,校团委和学生会紧急动员,呼吁广大通中学子一起加入爱心行动,为身患骨肉瘤的嘎玛旦增点亮生命之灯。全校同学积极响应,一时间,通城的大街小巷里都是那最温馨的一抹红色。我们都在为一个同样为梦想追逐的生命而奋斗。
在这其间,我们不止收获了善款,更收获了无数感动的瞬间。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听到消息匆匆赶来送上了2000现金,却怎么也不愿意留下自己的姓名;一群热心的司机师傅看到了新闻报道,主动把一天的收入放进了捐款箱中;一个热心的老校友驱车赶来,送上了2万元的善款,却挥手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一位学生家长在听说了嘎玛旦增的遭遇后,立马与孩子一起捐出了1万元钱;一个修车摊位的老师傅停下手中的活计,将身边的零钱尽数放入了捐款箱中;还有很多很多热心的市民打进捐款热线,纷纷慷慨解囊......那些感人的片段早已深深印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场爱的接力赛中,我们感受到温暖,更学会了感恩。
初夏的通城,大家用爱心传递着生命的热度。在这个或许曾被质疑过道德缺失的社会里,就算是阴雨绵绵,阳光也依旧可以洒满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角落。为着同一个心愿,每一个通中人的心都在这充满希望的五月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或许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但那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这样一群意气风发、充满了社会使命感的通中学子何尝不是这个夏天最美的风景?
我们看到了有无数个“莫文隋”愿意和我们一起,用凡人善举诠释了新时期的南通精神。也正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到,当“莫文隋”的小爱,鼓舞、感召、凝聚、升华为更加庞大、更有力量的大爱之时,让我们感动的名册上,书写着的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名字。
无论怎样柔嫩的绿芽,都能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挺起永不服输的脊梁;无论怎样娇弱的花朵,都能在遍野春风的吹拂下,绽放生命的绚烂光芒。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这一刻,我们每个人的爱心,都是与病魔抗衡的力量。这一刻,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生命,将在岁月的深谷里坚强绽放。
相信,这些萌芽在我们心底爱的种子,将带着嘎玛旦增一起重新出发,忘却伤痛,铭记感动,去迎接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的明天!
【后记】
这些天,各种媒体对我校开展的为藏族同学募捐的活动作了广泛的报道,这不仅是对通中学子的鼓励和鞭策,也让市民们充分感受到充满小城的浓烈的爱。与此同时,通中学子也从网上读到一些批评和质疑的意见,比如批评我们街头募捐活动过于频繁且手续不严谨、质疑我们在街头甚至在班级有强行摊派倾向、忠告我们对不捐款的路人和捐款较少的同学要持有同等的尊重。一些同学听到或读到批评质疑的意见后觉得非常委屈。
同学们,针对上面的情况,编辑部的老师在这里给你们一点建议:通中人要学会善解人意。这里说的“善解人意”,指的是善意地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善意。市民的批评和质疑即使措辞有点尖锐,情节有点偏差,仍然充满了对通中人的关爱。因为南通人不愿意看到南通中学的学子行为有瑕疵。
因此,我们不仅要冷静地用市民的批评和质疑来检点和总结我们的活动过程,以使将来的活动开展得更好,更要从中读懂南通市民对通中人的关切,不要辜负了这种关切之爱。对于一些与事实有出入的描述,可以委婉地作出解释,但不要抱怨,更不要有对抗的心态。
同学们,大胆地去实践吧,真诚地去改进吧,老师坚信你们会在实践的磨砺中成熟起来。
【补充后记】
本报道发布10分钟后,编辑部收到南京大学在读通中校友、原通中记者团团长陆化羽同学的留言如下:
善的初衷需要妥善的程序与宽容的心态保驾护航。在信任不足的陌生人社会,信守诚恒的通中学子应当将真诚贯彻始终地撒向社会:真诚地传递爱心,真诚地因爱付出,真诚地面对批评和质疑,真诚地站在善的制高点做通中人对社会与国家应行之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