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0日下午班会课时间,学生会高二年级分会主持了全校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广播校会,各班同学在本班教室收听。校会主持人是高二分会主席刘方时敏同学,演讲人是周一讲团成员高二14班范铭望同学。以下是主持词和演讲词。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广播校会主持词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2011年10月10日,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这条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百年之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粉碎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犹如江河决堤,咆哮奔腾,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百年之后,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我想,这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在纪念这场革命时应该深入思考的。
下面有请周一讲团成员、高二14班范铭望同学为我们演讲《祭百年辛亥,忆民族复兴》。
祭百年辛亥,忆民族复兴
“革命旌飘辛亥年,推翻皇政换新天。”
站在国家兴旺发达、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人这样作诗纪念中国历史上一件追求民主、追求平等、追求自由的革命。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用澎湃的力量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就是辛亥革命!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才是解万民于水火,扭国势于颓败的良方?路漫漫其修远兮,有志之士上下求索。“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三十载,终究是纸糊的老虎,徒有虚名;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恢弘设想,却只是纸上谈兵的摆设;维新变法百日夭折,六君子血洒菜市口,却未能真正警醒万千民众。岁月荏苒,自强、变法,所有抗争都不得不走向消亡。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专制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文明大国的前进步伐,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停滞,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而且严重地剥夺了民众的自主权利,造成只有封建统治者发号施令而广大人民则“万马齐喑”的局面。邹容在《革命军》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康有为也发出了“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的慨叹。的确,那是只有“臣民”,而没有“人民”的社会。所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思想界一直奔涌着一股滚滚的历史潮流,那就是人民觉醒的潮流。
如果说专制制度是用暴政强制扼杀人的本性,那么“三纲”则是以精神力量来否定人。辱莫大于心奴,这是觉醒者所不可容忍的。从谭嗣同“冲决罗网”的呐喊,到陈天华“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的檄文,再到秋瑾“家庭革命”、“女界革命”的倡言,他们把批判的投枪集中对准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为辛亥革命制造了舆论,也弘扬了一种在专制制度下从未有过的追求人权的精神。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专制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他们宣称: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无尊卑贵贱之分,皆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是国民自己的,是为国民服务的机关,靠国民来监督和保卫。他们指出,奴隶主义在中国集中表现为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合群、群治的公德,缺乏民主国家的观念与权利、义务思想。他们认识到,不讲独立,惟有依赖,实则无一人之可依赖者,终不免一盘散沙;不懂得国家为何物,只知道忠于皇帝,侍奉主子,到头来无一人视国事为己事,“国之兴废存亡若与己漠不相属”,就必然落后挨打。在先进的思想领导之下,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拉开了帷幕。
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华夏大地的伟大变革。无数革命先驱者不屈不挠,呕心沥血,用赤子之心跳动的节奏去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各种积极因素,用鲜红血液的灼热度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的觉悟。永不磨灭的坚持,不畏艰辛的奋斗,终于让革命者铺起了一条革故鼎新的阳光大道。
百年辛亥,我们记住了谁?孙中山,黄兴固然是伟大的,但他们给我们更多的是敬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最能打动我们,深入我们内心,触碰内心最柔软的那个点的人,永远都是些小人物,有他无他,历史岿然不动,于他个人,却是舍了自己仅有的一段幸福。于是我慢慢翻开书页,去追寻那个时代,如同你,如同我,那样平平凡凡的小人物,为了一个心中的理想去奋斗,去拼搏,去牺牲,这注定是一段笑着流泪的故事。
整个辛亥革命是一段长长的历史,而当把笔墨落在林觉民这些热血青年的身上时,则更让人心潮澎湃。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那是一个在街道上临时搭一个小台子,振臂一呼,便有一呼百应的时代,那是一个全中国的青年才俊都把国家危亡系于己身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青年,有理想,有热情,有信仰,有才华。正如林觉明,家有老父,娇妻,幼子,甚至还有未出生的孩子,然而他依然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写下的那篇绝笔《与妻书》,如今读来仍让人泪湿衣襟: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如同林觉民这样的人有多少呢?有多少人舍了小我去成全一场革命,去成全一个国家,去成全自己心中的追求,去成全自己所爱的人有更好的生活……太多了,太多太多了,那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是整个时代的精神。就是这样的无惧无畏,如同龙脊柱打也打不断,摔也摔不碎。
如今,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去,那样纷乱的年代,那样热血的一代人,也在我们的心田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我们在典籍上了解他们,我们在书本上阅读他们,我们在屏幕上感悟他们。我们也应该在精神上,复制他们。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时间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那鲜红耀眼的革命旗帜将永远飘扬在中华儿女的记忆里。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对于当年的爱国主义者,那是前进前进再前进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这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种敢闯、敢干、敢试,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参加辛亥革命的革命志士本是思想与文化知识同步卓越的爱国群体,在民族的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将生命的天平向国家倾斜,投入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潜心规划,大力革新。短短三个月,临时政府就已颁出数十道法令。剪辫、废跪拜礼、禁缠足、禁鸦片、毁刑具,无一不带着鲜明的移风易俗、改革创新的民主精神。正是因为他们敢闯、敢试,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才有了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伟大胜利。我们,也应该沿着伟大先烈的足迹,走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路:生活中,难道不应该勇于尝试么? “只要我们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值得或是不值得”;学习中,难道不应该勇敢挑战开拓么?因为“一个人要是能够期待,相信就一定能够全力以赴”;竞争中,难道不应该勇于争先么?因为“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首发”的革命精神正是最大的鼓励!
我们记住了,这是“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的战斗精神;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无私奉献精神。辛亥革命,造就了太多不知名的爱国先驱;辛亥革命,流淌了太多热情滚烫的年轻血液。革命需要铭记,烈士值得缅怀,精神必须代代继承传扬!作为享受着革命胜利的美好成果而衣食无忧、生活幸福的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去成为民族永恒的感召力量,不计回报地投入社会。历史告诫我们读史明智,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还激励着我们不断改革创新。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永远定格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卷中,而辛亥革命的精神却会一直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里!
我们领悟了,这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使命与责任。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做谁做,我们不努力谁努力!庆幸我们幸福地生活在百年后的今天,才能更加深刻地看穿历史的厚重,历代人民奋斗过的几经几载,我们才有机会去坚守住那面革命旗帜,用知识武装自己。鲜艳的五星红旗,那曾是燃烧在无数爱国主义者心底经久不息的火焰,那也是我们一起从小看着长大的共同记忆,那更是凝聚我们爱国情怀的焦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扛起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旌旗,我们准备好了么?我们有什么理由畏缩,有什么理由逃避,有什么理由不挑起自己所应负的责任呢。须知,有千千万万强大之少年,便有一个强大之国家。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将靠新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来担当!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