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高一17班(美国AP课程班)的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为了庆祝端午节,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本班同学们策划了“端午时节粽叶香”活动。分组放置的桌子上,糯米,馅料,调料,芦叶一应俱全。同学们、家长们早就跃跃欲试了。
看,同学们学的多认真!尽管是第一次,尽管粽子一次次在手中散架,大家仍然全神贯注地看着来自郭里园社区的粽子能手示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样式各异”的粽子诞生了!之后又进行了包粽子比赛,看谁包得快,看谁包得有创意。大家使出刚学到的技艺,你追我赶。看看选手们的作品,同学们之中还真是卧虎藏龙啊!还有同学用PPT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还向大家推销自己的粽子,教室里笑声四溢。 |
以上报道由本班刘语嘉同学供稿,以下是本班施文同学的报道《粽香飘飘》。
粽香飘飘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关于粽子及端午节的记忆,是只存在于奶奶教的童谣和以往的记忆中的,除了餐桌上端上的一盘粽子,其他的一切似乎是不属于我们中学生的。
裹着五月醉人的栀子花香,今年的端午佳节款款而来。当孙老师宣布今年我们AP班全体师生将集体包粽子过端午节时,那个兴奋与憧憬就如同响彻教室的欢呼声。
早早地我们五组同学便按各自分工行动起来。
首先是粽叶,南通人一般都就地取材,用芦苇叶作粽叶。家乡河边的芦苇长得枝繁叶茂,大而厚实的苇叶在阳光下泛着喜人的光泽。农人将芦苇叶采回后,先用清水洗涤干净,然后和着清水放在锅里煮,直至闻到满屋的清香,再从锅里捞起来,搁在清水里浸泡,一两天后取出晾晒。---------- 我们当然是买个现成的咯。
接下来便是主料。糯米是必须的,我们在家里提前一天泡好,泡得油亮油亮的,然后凉干。配料有的组准备的是红豆,有的是蜜枣,第五组的同学准备的是瘦肉(吃的时候证明绝对是最受欢迎的噢)。
星期天中午,一切已准备就绪,原定2:00开始,1:30开始同学们便按捺不住动起手来。可我们、任课老师和绝大多数前来助阵的家长们一样,面对那长长的粽叶,迷茫!怎样才能将它裹成四角尖利的粽子?好在孙老师及时救驾,她可能预料情况的发生,特意请来了社区的奶奶们前来做教练。
她们动作娴熟,先将三张芦叶折成圆锥形,搁进一把糯米垫底,在中间放一颗大红枣,再加糯米,然后回折芦苇叶,直到把糯米裹得不露缝儿。最后左手拿粽子,嘴咬住线一端,右手扣紧线另一端,麻利地绕过粽子再绷紧系结。这样,一个三角尖尖的美味棕子就做成了。
我们看着奶奶们的一招一式跟学起来,可看着容易包起来难,要想叫米不漏可不是件易事。我们反复练习,终成正果,虽然不如奶奶们包的那么棱角分明,却也渐渐开始严实起来,自己看着都得意。在我们眼里那一个个玲珑别致的粽子可是一件件可爱的艺术品。
接下来是比赛。各组推一选手现场计时包粽子,孙老师一声“开始”, 才学会点皮毛的我们手忙脚乱起来,不是粽叶破了,就是米洒一地,总算在同学、家长和社区奶奶们的“合作”下完成了任务。
比赛不成,那就各自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吧。25位同学依次登台,为自己成果拉票,满分5分,好几位同学大家一致鼓掌给了5分。最让大家感动的是张同学的“亲情粽”,他说今天他母亲也特意来了,在她的指导下学会了包粽子,就如同这十几年成长过程中得到的关爱,应该得到满分!其实在场和不在场的每一位家长又何尝不是呢?他们都应得到5分!
为了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象,我们5组同学各派代表介绍粽子及端午节的历史,尽管PPT上的内容都是网上下载的,可他们娴熟的英文相信给在场的给位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象。
慢慢煮了几小时的粽子端进了教室,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浓浓的香气弥漫在我们的周围,从我们17班飘到外面的走廊,和我们的热情融合在一起,弥漫了整个校园。
窗外一个熟悉的身影探了进来,噢,在别班上完课的外教泰森难道你是给那浓浓的粽香牵了过来?错过了和我们一起包粽子的过程,那就和我们一起分享欢乐吧!
回忆是那么温馨,今年的端午节早已如一幅版画雕刻在我们高一AP班25位同学的记忆深处。即使今后身处异国他乡,那幽幽的粽香会唤起我们对祖国、对母校的怀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