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星期五)上午,我校举行2012年度“高效难忘课堂模式建构”大型教研活动,各年级包括AP课程班所有学科的37位中青年教师对来自全省各地的500多位同行和专家开研讨课。
研讨课安排在上午第2、3两节课时,课后来宾与我校各学科老师共同评议研讨。
语文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姜晖《我心归去》和蔡静静《前方》、高二年级李伟《渔父》、高三年级方莺《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数学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李维坚《对数的换底公式》和张义成《指数函数》、高二年级许莹《直线与平面垂直》和顾云飞《圆的标准方程》、高三年级赵栋《与园相关的最值问题》。
英语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张娟《Word Power - Types of sports》和程艳《Reading - Dying to be thin》、高二年级施凯山《Reading - the Perfect Copy》和顾玲萍《Welcome to the unit》、高三年级陈芸《Roses ae red, violets are blue》、AP课程班王文斌《Pable Picasso's Gyernice》、AP课程班外籍教师James《US Constitution》和Mark《The American landscape: Idenity+Myth》。
物理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赵晓峰《摩擦力》、高二年级张广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高三年级西藏班武琳《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化学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续图):高一年级姚智玲《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年级滕旻彦《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AP班林梦婉《勒夏特列原理》(英语授课)。
下图高二年级化学研究课在微格教室直播,听课老师在图书馆收看实况,由陈风雷执教,课题为《烃的结构》。
生物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陆敏《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高二年级陈颉《种群数量的变化》。
历史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范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袁晓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政治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左下图起):高一年级徐金祥《新时代的劳动者》和杨美兰(课题同前)。地理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续图):高一年级孙薇薇《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高二年级李红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下图起):高一年级陆晟《网络数据库的检索》和葛勇兵《文件的下载》。艺术公开研讨课(续图)执教者徐耽,课题为高一年级《音乐的戏剧——歌剧与音乐剧》。体育公开研讨课执教者和课题为(续图):高一年级潘雪峰《跳的拓展》和高三年级吴桂燕《多种形式的跳跃组合练习》。
以下各图来宾和各学科老师对公开课进行点评并展开研讨。
后记:坚守、创新、突破
自班级授课制一统天下以来,课堂教学就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一定之规,大到原则、策略、规律,中到流程、结构、方式,小到环节、方法、步骤,不一而足。规则是前人操作经验的提炼和积累,后来者自当遵守。不仅遵守,还应自觉坚守,特别是在课改深化之时,我们不能在倾倒污水是把孩子也一并倒掉。但坚守不能成为墨守,否则可能沦为抱残守缺,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刻板复制和简单轮回,窒息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所以我们必须创新。
课堂教学过程因其时空的制约而呈现自足的封闭状态,创新谈何容易。但我们不能因其不易而不为。事实情况是如果我们的视角始终瞄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此类研究已经精细化几近极致的今天,创新的余地确实有限;但我们如果能放低视线,注视学生的学习行为,那我们一定会发现课堂教学的过程大有优化和改善的空间,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变量。关注学生,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在与学生的自主、持续、绿色发展。反躬自省,我们的课堂还远没有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发展平台。我们总是习惯于在大惯性的作用下把已然当作必然,然后欣欣然于其实未必然。所以,消减惯性、改变已然、突破困局,是时代赋予这一代教育人的重大使命;坚守必然、求异创新、迈向自由,则更应是每一位为师者对肩负使命的理性承诺与激情回应。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