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世界上,没有不追求幸福的,上为帝王,下为平民,概莫能外。然而,什么是幸福,如何得到幸福,仍然是一个让大家至今感到困惑的问题。5月7日,我校特邀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朱静宇教授为同学们解答这个疑问,通过解剖《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从迷到觉的过程,对幸福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朱静宇教授先给同学们简要介绍了《红与黑》的主要故事情节。于连一生都在追求幸福, 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侧身于所谓的上流社会。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惑着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
朱教授说,我们不难发现,于连幸福的标准是以社会和他人标准为标准,追求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实质上,他并没有获得多少快乐和幸福,所谓的幸福只是野心实现后的狂喜,只是片刻的激情而已。这些所谓的幸福仅仅是表象而已,于连为了表象而牺牲了本质,最终被投进了监狱。然监狱反使他从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了内心的自由。他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
司汤达在写完《红与黑》后认为五十年后才会有能读懂这本书的读者,他盼望读者能解其中味,并声称他的作品是献给少数幸福的人。短短的一个小时,同学们意犹未尽,被朱教授精彩的剖析深深吸引。在朱教授的引领下,同学们不仅感受到经典文学的无穷魅力,也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