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博爱,仁者中庸
我的班主任看起来是没有故事的人,他不那么高,不那么有气势,在人群中不那么显眼。然而所谓故事,并不都是在惊心动魄荡气回肠里累积起来的。我所讲的,便是有关平凡的故事——一语博爱,仁者中庸。
好像永远都是波澜不惊的态度,不论课堂还是课外,一直都是冷静而淡定的样子。邵老师虽然常笑,但是笑得并不开怀恣意。不插科打诨,不火冒三丈,好像没有什么情绪。对这样一个老师,最贴切的评价是中庸——不离两边,不走极端,调和折中。
同学们提到的邵老师的故事,不外乎是这样几个:在新年时发的棒棒糖和巧克力,那句幼稚的“身体棒棒的,学习巧巧的”的祝福;小时候为了读书鼻子被煤油灯熏黑以及好不容易“捡到大学上“的心酸经历,甚至还有一句略带戏谑的“讲课质疑书本”,经常在文言文的课文注释里挑刺。
而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个不高而瘦削的男老师,有些寡淡,不断地提醒同学们“关锁门窗”和“天凉路上小心”云云的场景。邵老师好像总是在我们说些什么——那副有点唠叨的模样,异常简单平实的叮嘱,带着一贯的有点顿挫的调子。听惯了的是“大丈夫不拘小节”的豪壮,这样的叮咛,令人甚是奇怪。那些像是不放心的家长叨咕的话语,深深浅浅,虽然并不算是故事,但是于不经意里显出关切。不善表达,只能凭这样单调仔细的嘱咐表露对学生的爱,也许是老师的独特吧。
而的的确确令人感动的是,作为一个理科班的语文老师,邵老师甚至对于理科生不甚重视的作文课都极其上心。邵老师一般批阅作文需要几个星期,这个时间似乎有点长——但是当你见到你的一篇习作后面往往跟着好几行细致量化的评分依据时,便会在心里惊叹起来。能把道不清说不明的作文批改落实到加分点、扣分点,这样简洁而隐晦的智慧使人叹服。在每一堂作文评讲课上,ppt上原文与改动的对照,精细而扼要的总结自不必说,真正神奇的是随时挑起一本同学的作文有条有理地评述文章高下的“特殊技”——而这样的技能,也是讲义里写得密密麻麻的小纸条造就的。《礼记》中庸篇曰:“动中取衡,静中就重。”在纷繁的备课材料和学生作文里有重点地抓问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用心如此,细腻如此,那些龙飞凤舞的红色批改笔记里渗透出一个看似平凡的语文老师深沉的博爱和智慧。
我们的一个同学阑尾炎手术,邵老师带一行同学去看望她。同学的妈妈说,邵老师这些天已经跑了很多次,病床边,那满满当当的慰问品中间,也放着老师的心意。而我们,没察觉也没理解过他的奔走,他的关心仁爱和他心底的温暖。正如同我们不曾理解,邵老师在新年时发的棒棒糖和巧克力,那句幼稚的“身体棒棒的,学习巧巧的”的祝福;正如我们不曾理解,邵老师不断提起,少年没有书读和“捡了个大学上”的心酸经历;正如我们不曾理解,邵老师中规中矩的课堂和平平常常的管理方式。我们不曾理解他的中庸。
而世人的所谓平庸,所谓伟大,好像是鸿沟的两端,永远没有相交;而这,于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都如浮云。他的执念并非平庸伟大之别,而仅仅是如何教好学生这一朴素现实的工作。委于彼心,唯学生而已矣。一语博爱,仁者中庸,邵老师即便给人最显著的印象是平凡,但是真正的仁师心底的大爱会在时间里被打磨出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邵老师中庸里的高贵会在所有学生心里熠熠生辉。
撰稿人: 2016届高二(14)班 豆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