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知识问答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答:无偿献血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友爱的坚强纽带。在许多国家都能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在我国也一定能实现。另外无偿献血不仅能保证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实践证明,有偿献血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什么是血液,一个人身体中有多少血液? 在人体血管内不断流动着粘稠而略带腥味的红色液体就是血液。人体的造血器官是骨髓。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70-80ml/Kg。成人平均约5000毫升。妇女妊娠期血量可增加 23%-25%。人体内参加循环的血液占总血量的80%。
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各占多少比例?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成年男子的红细胞为40%-50%,女子为37%-48%;白细胞和血小板约占1%。血浆占50%-60%。血液对人体具有四大功能:(1)运输功能,把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2)保持身体酸碱度相对恒定;(3)调节体温;(4)抵御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袭。血浆约占全血的55%。血浆中的大部分是水,占90%多,其余的是各种蛋白质、有机物和无机物。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7—10天,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所有成分都会经历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所以,把自己健康的可再生的血液,捐予他人,以德施善,延续他人的生命,是一件安全又快乐之事。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体重的百分之八。体重五十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所以一个健康的人献出200至400毫升血液对身体并无害处,反而能激发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重新启动,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献血后人体会感觉轻松自在,无限的爱心悠然而生。坚持长期献血的人,尤其是单献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血,可使得血黏稠度降低,加快血液流速,缓解高黏血症,使人精力充沛。献血可预防和降低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岁~60岁的男性调查后发现,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没献过的人少86%。
献血只是献出了人体血液的一小部分,献血后人体就会制造足够的新生血液,不会产生贫血;献血时只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献血后多饮水、少做剧烈运动,就能将献血反应减至最低。
我们鼓励只要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可以去定期献血,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自己道德的提升。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给别人做一点贡献,这是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还有什么比延续别人的生命更有意义呢?我们献出一份爱心,为别人换取健康和生命,这是道德精神境界的满足。
献血基本条件:年龄在18-55周岁,男性体重≥50千克,女性体重≥45千克的健康人群都可以参与献血。女性虽然每个月有月经的失血,但只要不贫血,也可参与献血。只是在月经前后3天献血,有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而且血液检验容易出现不合格,所以月经前后3天和月经期暂时不能献血。
献血后血液能很快得到补充吗? 答:血容量的补充是很快的。实际上当您离开血站时,您的机体已经开始补充了,只需几个小时,血容量就会达到正常水平,不仅没有任何不适感,还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献血后如何按压针眼?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压针眼及上方10分钟。按压时不要屈肘,因为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淤血;也不要揉,那样会使穿刺部位刚粘合又被揉开。
献血注意事项:1.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饮酒、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2.献血前一晚有良好睡眠,献血前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3.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应暂缓献血。
我很怕痛,献血会痛吗?答:针头插入血管时的确会有一点刺痛(时间只有半秒钟),但是您的代价却是救活了另外一条生命,想到这里,您还会在乎那一刹那的微痛吗?
献血前应注意什么?应了解献血相关知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两餐不要进食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油条等,不要服用药物,不要饮酒;献血当天早晨,应进食清淡,如米粥、馒头等,不建议空腹献血;献血当天适当衣着,尽量不穿袖口太紧的衣服。
高血压患者不适宜献血,因为献血时冠状动脉可能会痉挛,引起一时性缺血,导致心绞痛,并有形成心肌梗死的可能;高血压患者献血后血压下降,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献血者要有正常血压,其收缩压为12至18.7kPa(90至140mmHg),舒张压为8至12kPa(60至90mmHg),脉压差为4至5.3kPa
如果明确患过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是不能献血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