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嘎次
基本情况:男,南通中学2015届毕业生,南通中学学生党员。南通中学“优秀藏族文化传承与传播学生社团”(藏文社)创建者。2015年进入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就读。在大学期间,担任湖北高校藏族学生联合会总负责人,曾获评“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称号,“武汉大学2018年十大珞珈风云学子”,突出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专题报道。现就职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在江苏省南通中学就读高中是很幸运的事情,让我受益终生。那里有敬业而可爱的老师,有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更有浓浓的汉藏民族间的情谊。
家的温暖
跨越3000公里,从遥远的西藏来到滨江临海的南通,我们对“家”的深切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在南通中学的岁月中,我们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温暖。如今,回忆起往事,仍会感动。
我们这些通中2015届西藏生,在刚入学不久就与相同年级的国际课程班开始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这份缘,要开始于汉藏同月出生的同学分享同一块生日蛋糕,要开始于汉藏同学在南通中学的第一个春天里共同在学校荷花池旁种下一棵寓意深刻的柳树,要开始于学校“汉藏一家亲——汉藏结对活动”中老师们的殷殷嘱托。
这份情缘让我们越走越近,在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会在藏历新年的锅庄舞里看到国际班同学们亦步亦趋的身影;所以,会在中秋、元宵、春节这些传统节日听见西藏班的同学学包馄饨、品尝月饼时的笑声;所以,会在通城的小街小巷中,在汉族同学的家里,遇见体验最纯粹的民风习俗的西藏生们。既然是兄弟姐妹,那就是亲戚。亲戚嘛,当然是越走越亲。毕业时我们89名西藏生集体向国际班朋友们发出了来西藏走走亲戚、串串门的邀请,国际班5位同学代表随着我们暑期返乡的火车来到雪域高原,在短短的15天里我们陪伴着南通的“亲戚”们欣赏着高原别样的美景,体验着藏文化独特的魅力,而我们汉藏的情谊也愈发浓郁。
在南通中学,汉藏间的情缘不止在学生之间,老师与我们的情缘,让我们更铭记于心。通中的老师们都把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当做家人,尤其是西藏班的班主任老师们,他们不仅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更似我们生活中的父母长辈。逢年过节都有他们的陪伴,每当我们生日总会收到一份写满祝福的卡片和小小的蛋糕,每当我们生病住院第一时间守护在我们身旁的还是班主任老师。虽然已经时隔四年多余,但这些都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是我们求学旅途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一段回忆。
毕业后,到如今我们还时常与曾经的两位高中班主任邬云琰和葛海燕老师联系,他们时刻关心我们的学业和大学的发展情况,总是在我们成长的关键节点给予指导和帮助,他们嘱咐我们:走了再远,别忘了曾经通中校园里“一个好大的家”;走了再远,别忘了我们的起点、我们的母校;走了再远不能忘了通中人的精神风貌,好好学习,锻炼能力,将来建设更加美丽的西藏。
缘起缘生,这份情缘伴随我们从母校通中走向新的远方。但就像7年前我们在荷花池畔种下的那株年轻的柳树,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自己的根留在这片永远青春的校园。
文化的交融
创建南通中学藏文社,是我高中三年最骄傲、最有意义的事情。最初的动意是因为内地西藏散插高中班没有开设专门的藏文课,为了调动全体西藏生对自己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同时将藏文化宣传给广大汉族学生而创建的。这个社团的创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全面认可和大力支持,为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提高社团的活动质量,学校特意拨款帮我们订阅藏文期刊,鼓励我们以藏文社,开展更多的藏文化宣传活动:每年寒假的藏文书法比赛,将优秀的藏文书法展示给全校的师生;一年一度的藏文化宣传周,深受汉族同学的欢迎,我们教汉族同学学写藏文,教他们如何穿藏装,教他们跳锅;藏历新年的时候,邀请汉族同学一同手工制作切玛,品尝糌粑、酥油茶、牦牛肉干,宣传了解藏历新年的习俗。如今,藏文社早已成为南通中学诸多社团中最具特色的汉藏文化交流社团之一。
南通中学出众的育人模式、多元的文化熏染、多彩的社团活动、浓郁的藏汉情谊,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母校的培养,使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是母校的教导,让我在大学中更热心于汉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母校的历练,让我在大学期间有能力肩负起湖北高校藏族学生联合会总负责人的重担,将优秀的藏族文化宣传给更多的人,将民族团结、汉藏交融的旗帜举得更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