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毕业生:格朗
2004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通中高一新生,班主任顾一呜带领的团队给予我们西藏学生无微不致的关怀,使我们顺利地渡过了“断奶期”。进入高二年级,我和洛桑同学选择了生物-化学组合,有幸在李建冰老师的高二(6)直至高中毕业。三年高中生涯,我们得到来自通中师生和南通市民的关爱,2007年我顺利考取河海大学(也是由张骞创办全国第一所水利大学)水利工程专业。由于通中扎实的基础老师培养出来的自学能力,我于2011年7月完成了大学学业。
2011年10月20日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我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千万干部下乡驻村的号召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驻村队伍中。虽然有多么的措手不及,但必须迎头去闯。驻村开始遇到的头一个困难也是最大的困难便是与村民们的沟通。我驻村点位于那曲地区巴青县杂色镇的一个行政村(该村有三个自然村)。巴青县地处那曲东部,北邻青海杂多、东靠昌都丁青。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形成了巴青独有的方言,而我这个只会当雄方言和拉萨方言的人来说听懂巴青话简直就像是在听天书一样云里雾里。
话说说好普通话能跟人沟通,要是能说好一方的方言那能跟人家心灵沟通。我就下决心不仅要跟村民能沟通而且要跟他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要跟村民打成一片,跟村民心须零距离沟通。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天天跟他们一起多说话,甭管能不能听得懂。而且每天做笔记,记他们最常说的,最难懂,最具巴青话特色的口头禅。掌握了这些跟村民沟通起来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沟通的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正式的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然后做成电子档案,以方便今后的驻村工作。村里条件简陋,不通电,不通信号。当时我们驻村工作队有一套光伏家用发电设备,那是我们唯一最值钱的宝贝。俗话说的好条件越艰苦越能锻炼人。刚参加工作.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我每天跟着队长琢磨怎么给村民办点实事,发挥自己所学。每天跟村民了解村里所急需解决的困难井形成文字报告,然后又往县城里跑,给县里单位和企业把这些报告送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移动答应解决村里不通信号的问题。而且来年春前就派人来建信号基站,夏天就通了信号。
看到村民喜悦的笑容,我心里乐开了花,而且受到鼓舞的我继续写各种报告给县里。第二年(2012年)县扶贫办给我们解决了三座人畜简易桥。杂色镇的24个村从此告别了过河无桥的历史。那一年派驻单位给我们村修了一口保暖井,解决了一个自然村30多口人吃水困难的问题。驻村第三年(2014年)单位考虑到我连续两年驻村,准备把我调回单位。我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因为我觉得我跟村民已经是那种鱼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我还想用自己绵薄之力为村民多办一点实事。那一年我跟派驻单位协调,申请到投资二十多万元的村居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另外一个自然村40多口人吃水困难的问题。这两年,我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放弃了多少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心扑在工作上,想为群众所想,干为群众所干。当年被提拔为本塔乡办公室主任(副科级)。
三年的驻村生活,酸甜苦辣,什么样的风风雨雨都经历过,那都是一段美好而难忘的人生回忆。跟村民意见不合吵过闹过,也因为一件件符合民意的实事办成而欢笑过。一段旅程已走完,另段旅程又开始。不知前方道路一帆风顺还是布满荆棘,我已选择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