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文化的节日。5月29日,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1班的西藏班同学参加了“环濠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圈系列活动之“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该活动由崇川区文明办与和平桥街道党工委共同主办,由北濠东村社区、起凤社区、濠北社区、知止堂义学承办。
9点,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文明办、党工委的领导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共同参加了祭祀仪式。汉藏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们用庄重仪式,向伟大的爱国文人屈原表达自己的敬意。主祭诵词时,那平稳悠长的声调,仿佛带我们回到历史的现场,去目睹伟大文人的古老故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他以身许国的英勇大义深深震撼了每一个爱国青年。
随后,师长们为孩子们一一点雄黄。自古以来,被人们用来驱虫避害的雄黄,此刻也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们的祝愿。一位领导亲切地同藏族同学介绍道:“这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右手腕上画三道雄黄。”说到这,他拿起蘸了雄黄的笔在藏族生的手腕上画了三道水印,而后扬起眉毛继续说,“这样便可以达到驱虫的效果。”雄黄水印不久就消失了,但是一种民族情怀却通过它融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接着,知止堂义学的老师指导学生吟诵屈原的《橘颂》。在老师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屈原少年的志向,也更能理解他写作《离骚》的心境。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隔着遥远的时间,我们与古人达成共鸣,屈原在告诫我们: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要深深热爱我们的土地。
“仲夏裹粽意,端午祈岁康。”在活动的最后,社区的义工们指导同学们包粽子、制香囊。不少藏族学生是第一次见到包粽子,一些学生向义工们请教,竟然很快就能包出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了。那些绿得发亮的叶子,包裹着米团,发出阵阵甜香,照进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端午是欧阳修眼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重”的动人景致;是苏轼笔下“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古老民俗;是陆游感叹“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的仪式感,更是中国人家国天下情怀的重要传承。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王静文 责审:张云 编发:刘鑫燕 审核:沈惠祥 终审:成锦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