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活跃的通中人
——江苏省南通中学西藏班暑期藏区社会实践活动报道之三
自1985年国家开设内地西藏班,3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如今已是建设富饶西藏的中坚力量。他们往日的求学故事、奋斗历程、与内地班老师的情意是当前内地西藏班学生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
本次我校西藏班暑期社会实践设计了“放飞青春梦,腾飞中国梦——汲取内地求学西藏生成长正能量”的实践板块,鼓励学生去走访曾经在内地求学且现在已经工作的西藏籍人士,了解他在内地求学的奋斗历程与感人往事,从而汲取人生成长的正能量。活动中,同学们走访身边的家人、朋友和邻居,甚至在家人的帮助下去访问当地优秀的内地西藏班毕业人士。学生们所采访的对象中有中小学老师、有大学教授、有企事业单位的主管、有党政领导、有医生,有商人等等涉及到西藏各行各业的人才。这些受访者们非常有耐心的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在内地西藏班学习生活的故事。在交谈中多年前的往事又浮现于讲述者的脑海中,令他们感怀。他们在给同学们访谈记录上的留言常常是,感谢我们的学生能用这样一种方式让他们再次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日子。
采访过程中,同学们用照片、录像等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并在结束后认真撰写一份采访报告。现在部分同学提前发来了采访报告,朴实感人的故事在学生的文笔下娓娓道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项活动对采访学生所给予的振奋与激励,激励他们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建设美丽西藏的社会价值而拼搏。
难忘——西藏班
采访人:嘎玛措姆(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17班)
受访人:曲吉(西藏自治区山南电信分公司,初中就读于辽阳市第一中学,中专 就读于青海省邮电学校)
自1985年创办内地西藏班,已有千万学子被培养成建设西藏的精英人士,他们在不同的工作领域却做着同样的贡献。 每个人的身上都会烙上时代的印记,并且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着独特的见解,每个时期内地西藏班的毕业生亦是如此。 我作为一名内地西藏班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形容我曾经经历的,以及将要继续经历的西藏班生活:成长、离别、拼搏、榜样、梦想…… |
如果把历史的镜头转向早些年代的西藏班学生,又会闪耀出怎样神奇的火花呢?他们眼中的西藏班又会是怎样的面貌?
曲吉,1991年考上辽阳一中的一名农村小女孩,如今三十九岁的她踏上工作岗位已有十七年。回忆曾经在内地西藏班学习生活的往事,嘴角时不时扬起一抹微笑,尤其讲到她与内地张妈妈的故事,她流下幸福的泪水。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姑娘,从小连城里都没有去过几次,第一次远离了父母,远离了家乡,独自一人一走就这么远,想来也是极其害怕的。尽管如此,她还是怀揣着梦想坚定的出发了,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辽阳。当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摆放在已经吃惯了糌粑和酥油的她的面前时,她是如此的不习惯,此时一个叫张秋娟的中年女子,来到他和其他同学中间,问他们的嗜好和忌讳,渐渐的他们吃上了最爱的家乡的糌粑,而那位中年妇女更是每时每刻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给予他们母爱般的温暖。她就是这所内地西藏班(校)的校长,西藏孩子们的张妈妈。
曲吉在初二下学期突患胆囊炎,需要住院做手术。一个没有家人陪伴的小姑娘,要独自与病魔做决斗,会有多少痛苦,在她几乎悲观绝望的时候,张妈妈来了,带来了曲吉最需要的礼物——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孩子,妈妈一直在!” 直到今日,这个礼物也被曲吉珍藏着,曲吉时刻都告诉自己是张妈妈的话语让自己闯过了难关。她告诉我:“身边的一些人在提及内地西藏班时,往往只会提到西藏生是如何的艰苦奋斗,而很少提到像张妈妈这样一直为西藏班奉献、为西藏生服务的老师和校务人员们。我们的内地西藏班之所以能够越办越好,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坚持和拼搏所换来的。所以,我们在关注西藏生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把青春和心血献给西藏班的老师们。”
如今的曲吉在公司已小有成就,她说是西藏班成就了她,在西藏班不断拼搏的经历促使她在工作中肯吃苦、能奋斗;在西藏班汉族老师们的呵护让她懂得了汉藏一家亲的真正意义;在西藏班四年的学习磨砺造就了她在生活和工作中独立自强的品质。
西藏班,一个很多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这个群体中有一群远离家乡的少年,自强、坚持、奋斗。在这个群体中有一群给予孩子教诲和慈爱的老师。
我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我也是内地西藏班中的一员。
一份情
采访人:次仁德吉(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二17班)
受访人:尼玛(日喀则地区定日县财政局,初中就读于北京西藏民族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行政管理学校)
三十年西藏班,三十载汉藏情,三十年让当初那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已然成熟。岁月让他们经历了许多,但他们无法忘记那份情,无法忘记那个家。
1985年,内地西藏班开办了。就是这一举措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个个孩子走出了大山,一个个孩子放下了手中的牧羊绳,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开启了他们的内地求学之路。
我的小姑也曾是内地西藏班的一名学子。二十年前,她与同行的103名学生乘坐去北京的航班,离开了生活了十二年的故乡。年幼的她还沉浸在喜悦与期待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远门,种种的新鲜感盖过了离开亲人的孤单与恐惧。 到了学校,孩子们被城市的繁华所惊呆,被各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从此,那座红白相衬,宛如小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北京西藏中学,就成为了他们的家。从1987年起,北京西藏中学已走过了29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学成归乡,为家乡的建设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在初二时,小姑因阑尾炎住院做手术。第一次生重病,父母又不在身边,所有的伤心都涌上心头。还好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她每天都会收到同学们的小卡片,祝她早日康复。老师也会亲自来照顾她,这些都让她很感动。班里有个孩子得了褥疮,他们的班主任亲自给他洗澡涂药,所有孩子都被老师的举动所震惊。
不仅是班主任,任课老师、校级领导,而且连学校里的医务人员、食堂师傅、学校工人都给予了这些西藏孩子最大的爱,让他们不再为离家而感到孤单。
医务室的陈医生怀孕五个月,还照顾发烧的学生到半夜;食堂的阿姨经常到餐桌旁与孩子们聊家常;生活老师做小点心给他们吃……种种的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小姑说初中四年是她最难忘的日子,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一路走来,有过泪水,有过欢笑。四年里,大家相互陪伴,相互支持,一起成长,在自己青春的篇章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高中四年是她成长最大的一个阶段,因为上的是中专,所以更多的是实践,去一些公司实习,这也让小姑学到了许多。而其中遇到的挫折也让她懂得了更多,更能从容面对许多的事情。
在上海学习期间,她才真正感受到了压力。因为不像初中时那样都是藏族。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发现与汉族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都很拼命的学习。周围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也让小姑有了很大动力。
在学校里许多同学都很喜欢他们学校的副校长,那是一个教书法的老先生。他很关心藏族学生,周末也会去学生宿舍看他们的生活状况,这份关心也让孩子们很感动。
三十年来,一届届的西藏班培养了一代代的人才,为西藏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办内地西藏班的这一举措也给西藏的孩子更多的机会,有机会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作为一名内地西藏生,在了解内地西藏班的历史,听取学长学姐的经验后,深深地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到内地求学的这一机会是多么的珍贵,也下了决心,鼓励自己克服困难,奋发图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为建设美丽家乡做贡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