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值得江苏老师深入研读并仔细品味的报道。“倒逼”只能说是一种无奈之举,倒逼机制什么时候能够落地也是报道中提出的命题,需要我们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冷静思考。
——托罗普斯
一份排行榜引发的“蝴蝶效应”——透视江苏省学生体质公示的柔性倒逼机制
这份榜单为何如此受重视
以往,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系统中处境尴尬,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今这份倒逼生源地的身体素质排行榜实实在在成了撬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杠杆。
每年1月份,镇江市教育局局长刘元良就有些紧张。因为每到这个时候,一份特殊的排行榜就会飘然而至,成为压在他心头的巨石。
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启动了大学一年级新生身体素质测试情况回溯生源地的社会公告制度。江苏省教育厅每年分别对30余所高校1万多名江苏籍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监测,测试结果按照13个省辖市生源所在地进行排名,并正式反馈给各省辖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
“我记得2009年的时候,无锡市在全省排名情况不太理想,当时市委书记、市长都在文件上做了批示,分管教育的曹副市长看到排名榜后第二天就到教育局来调研。”无锡市教育局陆卫东局长说。
“领导是真着急,动真格的了。”刘元良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原来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由教育局分管,市主要领导很少过问。而这份排行榜直接空降到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的办公桌上。几天后,他被市长约谈,对方开门见山地质问:“为什么镇江的学生体质在全省排名倒数?”
各地教育部门对这份排行榜的重视,或许能从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负责人陈东良教授的话中寻出一丝端倪:“每到临近体质测试,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经常有局长要请我吃饭,希望能在测试中予以通融,我只能关机。”
以往,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系统中处境尴尬,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今这份倒逼生源地的身体素质排行榜实实在在成了撬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杠杆。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潘绍伟教授用5个“第一次”来概括这份排行榜的重要意义——“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次真正知晓本市高中毕业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第一次看到本市高中生体能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次真正产生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危机感;第一次真正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与体育行政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第一次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
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告诉记者,推出这样一份排行榜,其本意在于突破体育工作固化的藩篱,让各地在竞争中强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急迫感,而并非设置一项让各地互相攀比的“教育GDP”新指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又推出了一份新的排行榜,这一排行榜在继续对身体素质进行排名外,首次对进步幅度进行排名。“只要和过去比有进步,就值得肯定。”杜伟说。在这一排名中,常州市表现突出,该市2007年在全省排在第3名,2008年下滑到第6名,2010年更降至第7名,2011年经过艰苦努力,该市一跃成为了进步幅度榜全省的第3名。
大一新生体质测试怎么测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为参照,设计了3类项目,同时根据男女生的生理特点,在具体项目设计上做了一些微调。在各类型和层次的30所高校共抽测11700名新入学的大学生。
如今,这份排行榜已经成了衡量江苏省各地高中生体质状况的量化标杆,但不少人仍会问,排行榜的测试项目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体质水平呢?
据陈东良介绍,江苏省的测试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为参照,设计了3类项目,分别为:耐力素质类,力量、柔韧素质类,速度、灵敏素质类。这些项目基本能反映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时根据男女生的生理特点,在具体项目设计上做了一些微调:男生项目为50米跑、掷实心球、立定跳远、1000米跑;女生项目为50米跑、掷实心球、立定跳远、800米跑。
“为了使抽测的结果既涵盖全面又具有代表性,我们选取了30所高校,区域分布在13个地级市,涉及部属、省属、地方院校;层次涉及本科、高职专科,院校类别涉及公办、民办院校,学科涉及理、工、文、农、医、师范等多个学科专业。每校样本量共390人。30所高校共抽测11700名新入学的大学生。省教育厅统一组织专家到各高校进行测试,参测高校配合专家做好相关测试工作。同时,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安全,各高校都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测试前检查场地,器材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凡生病学生一律不参加测试,学生在进行800米、1000米跑时,各高校都安排急救医生在场,确保了测试工作安全、有序。”陈东良说。
说起新生入学体质测试,淮海工学院的大三学生徐小平仍然记忆犹新:“还记得当时体育老师上课让江苏籍的同学举手,还以为有啥好事,后来才知道是去做测试。要一天完成这么多项测试,实在吃不消,当时很多同学都有畏难情绪。”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听说要搞1000米或800米的测试,都有畏难情绪,甚至有人为了逃避测试而假装生病。
据记者了解,在对大一新生进行测试时,也有一些学生觉得此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态度不积极。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校各显神通、奇招迭出。比如,有的高校给参加测试的学生发运动服、运动鞋,或者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有的学校将大一新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大一的体育课成绩挂钩,成绩优秀者可申请免考或取其中较好的成绩作为期末体育考试成绩;有的学校将体质测试与评奖学金结合起来,参加测试者可获得加分,等等,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承担测试任务的高校工作压力很大,但是他们并不只是在为生源地教育部门“做嫁衣”。采访中,多位高校的体育老师认为,新生体质测试对推动高校体育工作很有意义。江南大学陈海波教授说:“可将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看作是一次学生体质的摸底考试,这对掌握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大学四年的体育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补齐弱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倒逼机制逼出了什么
从省教育厅到各地政府一把手,从各地政府一把手到教育主管部门,再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最后落实到学生,这样一层一层“步步紧逼”,最终的目标无非是一个——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实际上,在新生体质测试项目启动前,学生体质孱弱早就是公开的秘密,诸如新生军训大面积晕倒之类的新闻常见诸报端,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此忧心忡忡,但苦无良策。
扬州市教育局的余局长说:“实际上,这些数字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很早就掌握了。这份体质测试排行榜点燃了大家的兴奋点,学生的体质问题一下子被推进了公众视野。”
余局长摊开几份报纸,上面关于学生体质测试的报道,词句间充满了担忧与质问。“现在每年的排行榜一出来,就会引起媒体的关注,社会舆论加压,领导自然更加重视。”余局长告诉记者。
说起对体质测试的重视,刘元良给记者讲了一件事情:“在2011年底对镇江市学校及校长的综合考评中,镇江有一所学校各项指标都很突出,校长本以为胜券在握,但因为该校学生在体质测试中排名落后,考评时被一票否决了。”
压力层层传递。从省教育厅到各地政府一把手,从各地政府一把手到教育主管部门,再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最后落实到学生,这样一层一层“步步紧逼”,最终的目标无非是一个——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如今,江苏全省各地的高中普遍建立起与大学新生体质测试相匹配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查、测试工作体系,客观上促进了教育部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政策的落实。通过评市三好学生一票否决、四星级高中评比扣分等措施,各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到保障,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得到改善。
无锡市某高级中学的余老师觉得身为体育老师很幸福,他说:“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在学校里处境尴尬,时常要为主科让道,体育老师十分无奈。现在体质抽测结果公告后,这一情况终于改变了,学校领导确实重视了,经常大会、小会强调要提高学生体质,校长还经常到操场检查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班主任也能够积极配合,现在学校的体育工作好做多了。”
在高中层面建立与新生体质测试相匹配的测试,已经成为江苏省各地市应对排名的常规做法。刘元良说:“为了应对排名,我们仿效省里,在镇江市的区县也搞了一个测试排名,在分析区县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向区县的党政领导公布了相关的情况,促进层层落实。”
据镇江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吴亚香老师介绍,镇江市教育局参照全省的大一新生身体素质测试,2011年组织对全市21所普通高中高三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研测试。吴亚香认为,尽管建立起了高中层面的学生抽测体系,但这仅仅是在高三群体中横切了一刀。这样的“高三切片”本身缺乏对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监测,反映出的问题多非一日之寒。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建立起从高中校对初中校的倒逼,让学生体质健康监督的链条向下延伸,将保卫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均匀地分摊到每一个教育单位身上。苏州、镇江、无锡、扬州、常州、南通等地,很多初中校也开始对学生体质状况开展了测试、抽查工作。
11个体质监测站点,检测对象覆盖城市农村6-18岁学生,采集原始样本量12700份,数据指标254000个,然后由数据中心进行样本的统计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和样本库。这是刚成立不久的无锡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所做的工作。该项目的负责人说:“相比简单的断层抽样,我们认为动态检测能带来更有价值的信息。”
“学生体质测试将各级教育部门的目光吸引到学生体质问题上来,这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要真正纾解学生体质之痛,仅靠学生体质测试的单兵突进仍然不够,只有在其他奖惩得当的政策配合下,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说。
强化学生体质的主战场在体育课。在督促和保障体育课的实施中,南通教育局想出奇招,要求各县(市、区)学校和市直学校将本校体育教师任课表上交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并公布在南通教育网上,以备随时抽查。如此硬招,使体育课程实施的情况透明化,杜绝了少数学校课表贴上墙,实际上另搞一套的做法。其他各市,在激发体育老师工作积极性、促使班主任配合体育老师工作等方面,也采取了不少创新的举措。
南通市某高中高三(10)班冯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可重视了,每天都安排时间让我们去操场上练习跑步、跳跃、投掷实心球,拉引体向上等,班主任还经常和我们一起跑步、拉单杠,我的引体向上也拉得比以前多了。”
提高学生体质何时不用再“逼”
影响学生体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甚至已经超出教育的范围。在与课堂学习及考试培训抢夺孩子的过程中,体育锻炼总是处于下风。
从发文件、喊口号到柔性倒逼,上层精神与基层实际做法之间的“两张皮”,如今被这份特殊的排行榜紧密地粘合在了一起,为提高学生体质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
但是,在叫好之余,倒逼机制仍有许多枝节亟待修剪。
有些质疑是针对受测学生成绩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测试量大,而且成绩是反馈给生源地,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很多学生对参加测试不积极。
尽管高校采取了一些激励性措施,参加测试的学生“出工不出力”的情况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测试成绩是否能真实地反映各地高中生的体质状况?
更多的抱怨则是来自于生源地教育部门,一些教育局长在为排行榜上的名次纠结的同时,总忍不住要问一句:“学生的体质状况能否算在高中头上?”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体质测试一般放在10月份,距离高考结束有五六个月,经历了高考假期狂欢般的放松不说,学生进大学后放松了锻炼,体质下滑,这笔账完全算在高中头上有失公允。”为此,南通市教育局还专门给高中毕业的学生发出倡议信,要求在暑假里加强锻炼。
也有专家指出,测试项目设计上不尽合理,有些项目存在技能影响体质的情况,比如掷实心球的测试项目。“新生体质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让高校和生源地教育部门掌握学生体质的基本情况,因此在项目设计上应以反映学生体质为主。掷实心球技巧性很强,掌握技巧与否会大幅影响成绩,所以将掷实心球项目列入测试并不妥当。”苏州市某中学的一位体育老师说。
要让倒逼机制落地,需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提高学生体质不是一个独立命题。影响学生体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甚至已经超出教育的范围。在采访中,各界专家、学校的校长及老师,提到最多的影响因素是应试教育及当前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在与课堂学习及考试培训抢夺孩子的过程中,体育锻炼总是处于下风。
“与其他地区相比,南京补课学生的面更广更大。这是南京学生身体素质在全省排名倒数的重要原因之一。”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主任王宗平说。
到2012年,江苏省的这一做法已经实行了5年,从测试的结果看,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东南大学对本校全国各地生源的大一新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江苏省生源的学生体质状况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但该校体育部主任蔡晓波认为,在过重的课业负担、补习风潮、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等的围攻下,单靠这种倒逼机制,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要让这种倒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仅从项目设计、操作流程上进行细枝末节的完善与改进恐怕收效不大,而要在关联命题上做文章。有专家提出,既然应试和体育锻炼始终在抢夺学生的时间,不如换一种思路,将体育也纳入应试的范围。
实际上,很多地方将体育纳入中考,对于促使初中学校重视体育工作、重视学生体质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江苏省全省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表明,初三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其他年级。但要将体育纳入高考,目前看来仍是困难重重。采访中,有专家表示,仅靠毕业时体育考试的临门一脚很难反映学生体质的真实状况,而通过体质监测的方式则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点,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尽管关山万重,一些小范围的实验已经悄然进行,比如一些重点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已经将体质测试纳入其中。
往上走,高校里学生体质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等认为,高校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测试体系,跟踪监测大学四年里学生的体质状况,可以考虑将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质状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纳入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制定大学生毕业体能合格标准,使大学生始终关注自己的体质状况,加强体育锻炼。
近日,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体育总局四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评价体系。报告中指出:“教育部将组织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适时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江苏省的做法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借鉴江苏省的经验,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大一新生身体素质也进行了测试。
2012届大运会“校长杯”评审规则的修改,也体现了这一导向。始于1988年的“校长杯”,从本届开始增至40个获奖名额,评选方式也作了改变。大运会竞赛成绩不再是唯一标准,只占总分的70%,参加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高校教师获奖成绩占总分的10%,学校体育工作成绩占总分的20%。此举是为了鼓励高校不仅做好竞技体育工作,也要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如果体育进入高考,如果所有自主招生的学校都像清华大学一样进行体质测试,如果大学生体质状况进入本科高校教学评估,如果全社会都意识到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严重性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或许,就用不着江苏省这样的倒逼机制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