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放羊说”由来已久,记得在我做学生的时候就有顺口溜“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球一发,找个地方坐坐,曾经也经历过这样的课,最终玩是玩了,学到什么是一个问号?也许当时的角色是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太多,反正就是跟着一起疯。
到了新课程,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时,“放羊说”又一次进入老师们的视野,同时还有了新的版本。“一是牧羊人要指挥好羊,二是还要为羊儿找一个草肥水美的地儿,让羊儿吃好长好。同时又要关照好那些弱小的羊儿,并随时予以特殊“优待”…… 这样每只羊儿可以在牧羊人的辛劳下自由自在的觅食,欢快的嬉戏 真是悠哉乐哉!” 这样的版本曾经有老师冠以“科学的放羊”,有一段时间也赞同这样的说法,但是时间长了,不免有些想法。
在“科学的放羊说”里,教师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羊儿的主体如何体现,就仅仅是“自由自在的觅食,欢乐的嬉戏”吗?如果体育课堂仅仅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就可以的话,那我说好多老师都可以做到,但是为什么好多老师认为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形式化了呢,徒有其表呢?因为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给忽视了,那就是方法。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仅仅就是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要有方法。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怎样分析、怎样探索、怎样创造这一类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体育课程标准中大家就可以看到,新的“三基”规定为:知识、技能、方法。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一项运动的方法,还要学会怎样去学习一项运动,这对学生终身学习是有益的。但是对羊来说这些又是不存在的,羊只有一个吃草的动作,而且还不是牧羊人教的;至与独立去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它吃的草,那更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牧羊人所要做的就是找个好地儿,把羊圈这儿就行了,羊儿你就吃吧,至于它怎么吃草,什么方法吃草最好,什么样的草吃了容易饱,什么样的草更有营养,好像都不需要考虑;可是体育课堂教学肯定不能这样。教师首先需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找好草地),在这个基础上高中学生还可以选项(羊肯定不行,给吃什么就吃什么了)教师还要对内容、方法进行设计的,让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学得有效果(吃饱),还有有效率(怎样吃更好)、有效益(吃好)。
所以说体育教学不能和放羊一样,找个好草的地儿,把羊扔进去就行了,教学是一个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包容的内涵太为丰富,不仅仅就是一个吃饱长肥就能够解决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