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山东远程研修的最后阶段,看到了肖老师的研修小结。当读完这篇短文的时候,不禁感叹肖老师的良苦用心,两则小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所以在他的文章后面做了回复。现在转到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托罗普斯
由两个故事想到的——寄语课程改革
山东省寿光市第一中学 肖树田 [学员]
一位游客到陕北遇到一个放养的小孩,
“小孩,你这样每天放养是为什么啊?”游客问:
“挣钱娶媳妇!”小孩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娶了媳妇以后呢?”游客又问。
“再放羊挣钱,给媳妇生娃”小孩回答
“那然后呢?”游客再问
“再挣钱,给娃娶媳妇!”小孩再回答
…………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我做了老师也是这样教学生的”现象。课复一课,年复一年,传统的体育课程结构已经50年了,我们一直在延续着。我们都习惯了!?人人都在“本分”上默默耕耘。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妇女常常逗小牛犊玩,把它抱着怀里,小牛犊一天天长大,她依旧每天这样做,直到小牛犊成了大公牛,她还想背着它……我们是否也因为习惯而背负了太多的包袱?
这次远程培训给我们的教育吹来了春风,带来了打破传统观念的力量。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特别是体育课程标准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新的课程标准给教师施展才能提供了更大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强”的道理我们都知道,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变不是照搬,行拿来主义,拿来有余,创新就不足!当然同样不能一棍子打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弥补不足!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沃土。
敢于追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辽阔的华东土地上,又别是一番新景象!
从“习惯”到“惯性思维”——与肖树田老师交流
潘雪峰 [课程团队]
肖老师的故事令人深省。
新课程带来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教师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老师们不免会产生困惑,这些困惑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来自与肖老师提到的“习惯”,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惯性思维”。
第一应该是痕迹性惯性思维,是指传统的理论与经验的惯性。当我们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感觉到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但是,真正把新理念付与实践时,往往又会穿新鞋走老路,这是因为传统的痕迹性惯性思维影响深远,一时难以改变之故。
比如在实施新课标的进程中,老师们正尽最大努力,力求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基本都是停留在教法的花样翻新和组织教学的变化上,很少把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统一起来考虑,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就是迁移性惯性思维,指的是在学习国外理论与经验之时,基本上原封不动的移植,拿来主义,最终造成脱离本地实际。这是因为我们在运用外来的理论与经验没有能够实现本土化改造,水土不服之故。
这一点,大家特别要关注,现阶段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先进的就是最好的,合适我们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我们在体制与条件上与人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进入新课程之后,作为体育老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新的课程理念,主动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让体育新课程顺利地向更深层次推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