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承诺,一定和孩子们上一堂体育课!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温家宝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的操场上,兑现诺言,与小学生们同上了一堂体育课。
在大家感受到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关注,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视的同时,我想我们还应该感到一份责任,一种警示。个人认为总理去上体育课,并不是学校体育做得足够的好,而是我们的学校体育还远远做得不够。对总理近期对学校体育多次提出的殷切期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我们要站到民族兴亡的高度,认识学校体育。
“只有孩子们健康,才有祖国的未来”这是温总理在上完体育课之后发表的讲话。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其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央7号文件中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努力增强体质,显得十分迫切。“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国家兴”,我想广大体育教师要能够站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我们体育的时候,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境界。
曾有人戏言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样的学科定位使得我们的有一部分体育老师上体育课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一个哨子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体育课,这样的现象不仅仅是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偏见,同时也体现出一些体育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实质上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7号文件”“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体艺2+1
”、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缺的不是方针政策,缺的不是提高学生体能素质的措施,而缺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的是一种遵守各种教育规定的观念和自觉行动,缺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执行力。
所以作为一线体育老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体育不应该是小三门,而应是德智体三大育之一;体育课不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的科目,而是关系到民族未来,民族兴衰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就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更应该上升到事业的层面,我们应该有着更高的追求。正如耿培新老师所说“今天的体育课堂决定未来中华民族健康素质”,我们要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帮助学生把身体素质练上去。
当然有老师说,光一线老师改变观念还不够,还需要教育的领导者、管理者转变观念,这话是没有错!但是如何让学生们进而养成一生受益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每一堂体育课,落实在每一位任课教师身上。我们只有用辛勤的工作,扎扎实实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不辜负时代和历史对我们的重望。
二、我们要树立终身体育的目标,引领学校体育。
“同学们要热爱运动,经常运动,把运动贯穿一生。”这是温总理提出的殷切期望。面对着学生体质整体不佳的状况,总理提出了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战略。
在当下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只能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之一,一定不是唯一,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体育应该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伴随学生终身,应该成为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否则只能是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实质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8年通过的《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二条就规定:“ 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 必须有一项全球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得以贯彻于每个人的一生。” 如果我们仅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纯的发展体能、素质,把体育课变成了传统的“课课练”、“循环练习”,而去不关注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
周登嵩老师在《青少年体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一文中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认为学校体育不仅限立足学校阶段的体育,还要关注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要为学生传授未来可适时运用和享受的体育方法与技能;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为当时校内外的学生体育活动打好基础,更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做好态度、方法与技能上的准备,以确保青少年之后的人生各阶段的健康成长。
所以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递,技能的掌握,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办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为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提供时间和空间,对他们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指导,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养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把体育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理想,进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我们要秉持快乐学习的理念,践行学校体育。
“没有快乐的体育就没有快乐的童年”这是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吉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讲的话。这句话让我回想起了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发出的“把童年还给童年”的声音。
体育是快乐的,但是遇到学生体质不佳的境况时,我们的体育教学显得有些迫切、急躁,有时甚至成为一种强迫。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过分突出的教师主导,枯燥乏味的身体练习在我们的课堂俯手可拾。远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远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远离了学生应有的童真,这样的体育课不是学生想象中的体育课。 以至于“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让我们听到太多,太久,都有些麻木了。
当然,体育学习不可能都是简单易行的,需要付出努力,需要付出汗水,但是在体育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身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好多学生只有付出,没有收获,不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一些则是由于练习手段的简单化,让学生不能获得快乐的心理体验,比如驴子绕圈式的耐久跑,这样的学习,学生是找不到持之以恒的动力的。
所以说,温总理指出“没有快乐的体育就没有快乐的童年”,给我们以警醒,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我们能够走出非此即彼的误区。我认为,最好的体育课堂应该是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充满着人文关怀。让学生不仅努力学习,而且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以“快乐学习”为基点出发,我们就会更多关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兴趣;我们会更多考虑体育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我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的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也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设计能够让学生有兴趣,有快乐体验的练习方法与手段;我们也就会“以学定教”,“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有兴趣、有效果,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笑声、有汗水、有收获。
6月1日中国教育报,李小伟以《为了春天的约定》为题,见证了总理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积极表达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的关心,对学校体育的支持。我想作为一线体育老师,更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自己实际行动“为了学生的健康,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学生贯穿一生的运动,为了学生的快乐童年”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