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课程改革之初,毛振明教授曾对当时的体育课做出这样的描述:“从体育到体育课之间有了一个变化,有了一个不被学生欢迎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体育变得不自由了、体育变得严肃了、体育变得不易尽兴了、体育变得孤独了、体育变得不好玩了、体育变得难了、体育变得有压力了。”体育课程改革走过十年,毛老师曾经所提到的这些变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已然得到一定的改观,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应出来的表象以及学校体育界存在的质疑与批评,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体育课程改革依然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状态。
季浏教授说:“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迈向理想的过程”,那这个“理想”是什么样的状态?当理想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的体育教学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本文尝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结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当下的一些现状,对理想的体育课程的可能状态进行憧憬。也许有人(也许是很多人)会说,这种憧憬说得好听是理想,极端一些就是一个梦,一个学校体育的乌托邦。可是,这样的畅想毕竟将我们带到了体育教学的未来,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学校体育的种种可能。乌托邦有可能只是一个梦,一个理想,但是我想只要我们不停下追求的脚步,梦有可能会成为现实,理想也有可能会成为现实。——托罗普斯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坚实的
这是理想中的体育课程最最关键的标志,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下面所提出的几点都是不成立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20字工作方针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我想这段文字对“谁是学习的主体”做了最为直白的回答。
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这样的现象:“在没有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有人就会打篮球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有些没有教的动作技术,学生已经会做了;还有就是有些动作老师做不了,但是学生却能够做得很好。”我想我举的例子一定不是特例,而是体育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情况。这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引起我们很多的想象和思考。篮球没有教,他会打了;运动技术没有教,他会做了;老师做不了的,他也会做了。我们可以下结论,在没有“教”的情况下,“学”一定是可以发生,所以说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建构,当然这也是需要一些条件的,比如想学,有一定经验基础,外部给他一些帮助。
所以,理想的体育课程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定是“以学定教”的。体育课堂上呈现的是“让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有人也许会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背后,紧跟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啊?是的,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导,但是对于其中的“导”,我想最好的理解应该是“指导、引导、向导”,而不是“领导”。学习就像走一条未知的路,教师不能抱着学生走,也没有必要领着学生走,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指一下路就可以了。教师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身后,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享受学习。
二、学习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刚刚过去的十年中,所有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延伸之一,其本质是教师必须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个过程是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与最好诠释。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是体育课程,有的更像“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有的就离“人”比较远了。在有些体育课堂上,我们更多的看到是毛老师曾经提起的“严肃、孤独、压力、高难度、不好玩、不尽兴”;更多的看到是条律与指令,当然还有一些“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人的世界离体育课程变得那么的遥远,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谈起。
所以,理想的体育课程,是基于人的课程,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想的体育课程,是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习得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获得全面成长;理想的体育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掌握,还应该是运动情感的流淌,生活经验的积累;理想的体育课程还可以引导学生把体育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真正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理想的。
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享受快乐,才是他做一件事情的动力。体育对学生来说,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可惜的是曾经一度流行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那就是直接指向了体育课由于老师的教而变得不快乐了。当然也有老师说体育学习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过程,有些过程注定是不快乐的,甚至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比如发展耐力素质(耐久跑),发展力量素质,虽然结果直接指向健康,但是练习的过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但是我要说的是学生身体上已经在经历着挑战、经历着煎熬,那么在学生的心理体验上是不是可以快乐一些,学习的方式是不是可以多样化一些,耐久跑是不是可以不要像驴一样转圈呢?可不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跑进,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心理体验呢?
以“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为基点出发,我们就会更多关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兴趣, 我们会更多考虑体育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负担。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毛老师也说“ 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快乐才会感兴趣”。快乐和兴趣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新课改改革实验开始到现在,广大体育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运用,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重视选择学生化、趣味性、健康价值更突出的运动项目,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多样化,从而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课已尽而意未尽,体育学习也就成为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学生表现出主体意识,他会去不断地追求。也许这样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这就是学习的快乐,追求知识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面前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我想就是面对长跑,一定不会身心俱乏,谈“跑”色变。
所以,“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一定是理想体育课程的标志之一。
四、学生学习的经历是难忘的
教育的效应是滞后的,我想理想的体育课程改革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还要看看学生对学习的经历是不是难忘的。
我想难忘的学习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所学的知识难忘。学习时的感受性强,则所学知识不易遗忘,巩固持续经久。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学习,自然也是成功的学习,应该是我们提倡的。
因此,理想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直观的,情境的,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予学生相当长时间内的教育记忆,达到难忘的。
二是学习的经历(过程)难忘。作为学生来讲,喜欢运动是学生的天性,体育学习应该是一段美丽历程,它在学生的记忆中一定是难忘的。很难设想,一个在学校没有积极的运动体验,没有阳光的体育情怀,会在日后走上社会成为一个热爱锻炼、享受运动的人。所以成功的体育课程,应该能够触发学生运动情感的,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记的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还坚持锻炼的,能够让学生毕业多年后还依然怀念你的课堂的。当然这样的经历(过程)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做到的,毕其功于一役也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一个滴水穿石的坚持。
综上,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理想体育课程的畅想,对“理想的体育课程”作出这样的表述:在不久的将来,理想的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坚定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快乐,学生的学习经历是难忘的。只有这样的体育课程才是新时期下最受学生喜欢的体育课,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我想“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也就不会再发生了。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