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翻一本杂志的时候,看到介绍山西大院的图片,在其中一张上读到一付对联,“拥林千亩眼底波涛方悟种德如种树,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在网上和老师交流写文章的事情。
让体育教师选择“坐下来磨一篇论文还是去上一节公开课”,我想肯定有不小的比例选择后者,追究其原因,其中“读书少”肯定是一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从输入到输出的角度,来解读“读”与“写”的关系的,“存书万卷笔下瀚海”我想也是最佳的劝勉。
作为教师(体育老师不应该排除在外吧?),我想读书是必须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就这样建议: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读书应该有着使命感,因为阅读不仅仅关涉个人的生命历程,还直接影响另一些生命的历程,因此教师的阅读具有这双重意义,既为自己读,还为学生读,更深层次的他还是在为民族的未来而读。先不谈写,就凭借如此意义,教师也应该不断地读书。
有人戏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但是我想抄的前提应该有必要的阅读,一定量的阅读,还要有深度的阅读。读1篇文章就出来1篇文章,我看是不折不扣的抄袭(读后感不在此列);读10篇文章,出来1篇文章,应该是有所收获了;如果能够读100篇文章,写1篇文章,我想肯定会出精品了。所以说读书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既要以智慧读书,又要在书中读出智慧,读出深度,读出精彩,读出意义。
曾经在《我害怕,所以我学习》一文中引用了南宋教育家朱熹的《泛舟》 “昨夜雨来江水急,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概括一下就是水小无以负大舟,放到这里,用来形容读书的意义太贴切了,“自在行”是需要基础的,当然“自在写”也是需要阅读积累的。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