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祁晓健是一个书虫,书痴,书疯子,可以用酷书如命来形容。《书缘:我的悦读》是他在特级教师后备读书活动上的发言稿,正如导师们的反应,这还是一个体育老师吗?
祁晓健老师的读书可以达到物我两忘之境界,正如他在《从弯道超越现象看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描述的“表现出高度‘置心一处、事无不办’之风范”。其实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过程中或因文化底蕴不足、或因实践积淀不够、或因扎根不深,难以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态势,也许读书就是一条必须的路。我们读书应如晓健,也许我们就会达到他理想国中的“足音强盛”的状态。——托罗普斯
书缘:我的悦读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 祁晓健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体育老师,自从参加工作后,我就不断听到来自外部对体育教师的不良评价---能力单一、素质低下、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甚至还有道德败坏的各种说法,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一直努力寻求走出那种素质被矮化和形象受贬低的阴影,努力用专业发展的事实改变人们对体育老师简单认识。我深知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心性,我的阅读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阅读行为自觉,我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课程类读物的意趣
因为我是学体育的,从大专到本科,从本科到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从研究生进修班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硕士学习,读书一直伴随着我的教学实践。工作初期,国内体育专业书虽然出版数量比较多但真正可读的专业书很少,这迫使我转向体育人文类杂志的订阅,如《体育文史》、《体育学刊》;后来我遇到了一本体育人文读本李力研的绝作《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华东师大另类教授张洪潭所写的《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华南师大杨文轩的《体育原理》,北京体育师范学院贾齐所写的高端研究论文。关注专业领域内的精品读物是我一直坚持做的事。
对课程类书籍的关注是在1996年前后,96年参加了县市省教学能手比武后,我感觉到的不是收获而是一种缺失,感觉自己似乎少了一些什么,那一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如皋教研室翻印的《教育原理》和《课堂教学基础知识》两本书,这使我对大学其间学过的教育学和体育理论有了新的认识,研读了两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对“课程”产生了浓缩的兴趣,其间,我专程乘车到如皋新华书店把自己曾经翻阅过的《课程学》(华东师大,廖哲勋)买了回来,我如获至宝看了一遍又一遍;2000年后,我陆续读到《校本教学研究》(吴刚平)、《校本行动研究》(刘良华)、《校本课程开发》等与新课程有关的系列编著,加之“十五”期间完成了省教学研究课题“以学科课程为依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的实践,我对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有了基本的认识,然而,令我难以理解的是绝大多数四星高中学生与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缘,校本课程只是学校晋星升级的一个门面。2011年我翻译了《美国体育老师评价工具》20页的英文原版工具类小册子,这本书直接让我申报到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农村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课题,课程类读物的给了我直接的实惠,只要阅读没有回报几乎不可能,《八段锦》校本课程人文读本也是得益于课程类读物的长期阅读。
方法类读物的痴迷
不读华师大丁钢主编的《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1-13),我们便难以真正理解田野调查、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过程、方法机理以及作者获取成果的艰辛;研究方法类的读物向来给人以操作严谨、条理清晰的层次感,但想要真正用于操作那又不是简单的事。
对研究方法类书籍的关注让我成为阅读的直接受益者。《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这本书我至少读了两遍,如皋教育局每年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年度考核的一条就是要查读书笔记,我就将《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这本我喜爱的书,从头至尾彻底抄写了一遍,后来,我觉得这本书不错,又买了四本送给了我的内位同行,这本书至少帮我们解决了什么是案例和案例研究法,理解了案例有着作为教学目的的案例与作为研究目的的案例之分,同时,作为研究方法,它又有着明确的操作规范;2011年我还购买和阅读了南京大学学者风笑天组织团队翻译的《定性研究方法》(丛书4本),2012年《如何做综述性研究》(正研读中),研究法类读物大多由单调枯燥的技术性、原理性文字的所构成,但是,如果能真正走进去并且还能从中走出来,我以为就算不错了;在研究方法类的书籍阅读中,阅读速度应该是快慢交替的,慢的时候一天也只能推进两三页、四五页,所以,回过头来重新再把前面已经阅读的内容重复习一遍的情况经常发生,真正读完一本研究方法类的书时,其实已经将这本书至少读了四五遍;我以为,能快读和跳读的文本一般属于自己能够理解或知识结构中已涉足的内容,而之所以形成慢读的现象,可能是基于文本的重要性,也可能是属于自身知识储备的盲区,故慢读其实是理清思路、补偿认知盲区的最好策略;
其实,当我抱着一定要从中读出什么的心态去寻找书中的亮点时,这种阅读的收获与回报就越多,比如《案例研究方法》读完后我写了一篇题为“体育与健康特色课程的案例研究”文章获江苏省一等奖,“案例研究法在体育课程研究中的应用”一文获得江苏省一等奖和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最近,我写的一篇“体育课题研究应厘定的重要关键词”(6500字)已被《中国学校体育》录用。方法类读物阅读给我的启示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兴趣和专业的研究方法读物,慢慢地将它参透,其他方法适当介入则有益无害;掌握研究方法的精髓,不被技术过程所同化,但求做出别样的精彩。
底蕴类读物的挚爱
2011年我阅读了《当代美国课堂教学》(奥恩斯坦著;严文蕃等译)、《衔角社会》(美.怀特)、《卢梭问题》、《自从有了哲学》(朱月龙)、《教父》、《人性的弱点》、《道德原则研究》、《万历十五年》、《执行》、《麦加菲读本》等数十本各类读本,有一月读一本的,有一周读一本的,更有一天读一本的;2012年阅读,《西藏生死书》、《格萨尔王》、《自由》、《游戏的终结》等纸质读本,《教育展望》《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我以为不刻意限制自己的阅读面的阅读才有阅读的畅快淋漓感。
我自认为是一个享受阅读的人,我时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与其做一个孤独的阅读者,不如当一个悦读的享受者与成果的分享者。如何让一个群教师读书?这个问题在我所处环境里简直太难了,2000年我曾经说服校长让他为教师赠书,这件事做了三年,校长换了,后来的几任校长就对读书这件事不再感兴趣了,即便去年南通暑期培训前我也曾向学校提出组织教师购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但是仍然难以实现这样一个朴素的愿望。不过,这种状况现在得到了扭转,2013年起如皋教育局以强制的行政干预方式每年暑期为教师配送教育理论专著。
能让我产生一些阅读快乐的事是为校长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期间,带领一个团队一起读书,我召集一帮教师读共同一本书,或者各人读不同的书,然后组织一场课题成员的读书交流活动;过去,为了启动老师们阅读行为,我曾通过组织教研组长和不同学科老师精选阅读题材,利用印刷方式向老师们提供阅读文本,现在,向老师推送教育文摘的主要方式是QQ群共享或群邮件;在引导教师阅读方面我干过的最大坏事莫过于强迫老师们阅读,一世纪前清华大学因学生体质低迷而引发了清华“强迫运动”,面对当今教师只教书不读书的现实和出于校本培训的需要,我作出了强迫老师抄书行动,近几年每年我都把自己设计的“读书摘抄卡片”,开学初每人发6张,学期结束必须交给教科室,作为老师们某一时段曾经读书的凭证。我还把那些硬笔书法比较好的读书摘抄贴进学校宣传栏的橱窗内展览。
底蕴类读物阅读后会让自己思考如何让自己、同伴、所爱的人,共同更美好。我曾经在每天饭后读书给自己的夫人听,周国平的《安静的位置》、《周国平论教育》就是每天饭后读完的。
基于兴趣、自觉的阅读
读书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读书能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教研力,培植一种儒雅生活的方式,循着作用去阅读显得过于功利,因趣而读那便是自觉,潘雪峰老师说:“读书就是要怀揣一种功利目的”,我认同他的观点,但我更推崇终身阅读,把锻炼健身、阅读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便是自在。
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八期课题研究过程中,倪胜勇老师安排我做一场课题操作培训的讲座,(说实话,虽然课题申报书是我独立完成的)于是我花了20天时间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了近百篇关于“教学设计”研究的文章来进行学习、提炼、对接并服务于课题需要,我把《现代教育设计》、《为什么设计》、《时间的残渣》等关于设计类的书进行了通览,那次的ppt讲稿,经过浓缩和提炼形成了“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与趋势”7800字文章很快就发表;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去做,那么,我们会乐在其中,享受阅读之快。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距在于业余时间”的这句话,所以,对时间管理的精致成为我的习惯,每天需要作什么事,我都在一个管理时间的工具---(Mindjet pro)头脑风暴软件中作出明确的记录和安排,白天忙于日常教学和常规事务管理工作,晚上则是我读书充电的最佳时机,尤其是深夜11点至凌晨1点,这是自己发散思维能力最强的时段,我边阅读,边把自己的思考输入自己的手机,然后再发送至我的邮箱,最后发表在我的QQ空间日志,日积月累,一些零碎的反思性片断会串联成对某一时段问题集中解决的对策,“中小学体能‘补偿-介入’教学模式诠释”一文9300字主要是自己手机一字一句打出来的,这篇文章发表于2012年《中国学校体育》第10期上。
如果说阅读给人快乐,那么对图书神秘内容追寻的寻书亦很有趣。我家中有四个书橱,办公室有两个书橱,还有两个大的储物箱,里面的书全是自己从书店、网上书城购买的,最初由对书的内容喜好萌生挚爱,由挚爱催生拥有,直至诞生购买行为。
每一本书与我都有一个故事,比如为了买到《价值与教学》这本几乎绝迹的书,我跑了南通、如皋很多书城也没买到,我让在南京理工大学读书的大学生寒假从图书馆借到本书,将书拍成照片,制成PDF电子书,我又到网上书城寻找,在淘宝网,《价值与教学》的复印版本要卖200元,后来,我终于在考研共济网原价购买到了这本书,可惜,在同期购买另一本高凌飚所著《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一书缺货,卖家说要加价才能发货,最终这一本书等于花了近60元买到。不过,这本缺货的书我在淘宝花了五元钱被我淘到。
曾经在一本读书方法类著作读到过“一本书对读者有益的部分顶多只有10%,关键在于你能否找到那10%的内容”,所以,我很留意书的讯息,当当网、蔚蓝网、社科文献网、京东商城、淘宝、99read网等都能找到廉价好书,但学习仅限于纸质读本,那未免显得过于机械,各类电子读书一定不能错过,和大学生交朋友你能共享到他们的图书馆帐号,等于给了你免费阅读数百万份各种文献的机会。
我一直想但没有做一项工作,那就是做一个自己个人阅读史整理,我的阅读的很多书大多都有读后感,我想体育教师的视野的解读一定与其他学科教师有区别,另外,我想做的工作就是,绘制自己的“阅读地图”,通过将自己的所读的书进行分类,寻找自己阅读较少涉足的领域,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面,相对于书的海洋,自己显得无限渺小。但我坚信只要坚持终身阅读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让我收获、令我理性,今后,我将继续强化阅读,坚实迈伐,实现专业发展。
以上是借这次中学组第二次阅读活动,我对自己近期阅读情况所作的粗略整理和肤浅认识,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感谢导师团各位领导、导师提供给我们的这次交流机会!
感谢如东高级中学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重视。
感谢在座老师们的耐心聆听!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