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梯队读书沙龙上的汇报,口语化得厉害,抱歉!只是想把自己读《教学勇气》的感受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因为这本书已经是第八版了,我想不是每本著作都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的。这次读《教学勇气》其实还是没有能够静下心来,依然没有能够达到朱团长提出的“研读”层次,给自己加油,后面继续努力。——托罗普斯
各位导师,大家好,我读的一本大家比较熟悉的书。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这是一本讲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她提倡教育改革应该把工作重点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艺、甚至是教学艺术层面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同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获得心灵的成长方面转变。
其实这是第二次读它,第一次读它,是因为华师大老师的推荐,大夏书系很火啊,当天就校长大厦卖书的地方就买了这本书,但是当时呢更多倾向于看的是体育专业类的书,所以《教学勇气》就作为了北京到南通火车上打发时间的消遣,没有能够很好的对待第一次。但是当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教师的恐惧,自身认同、学习共同体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次读书活动呢,第一个反应就是选择一本体育专业的书,我有得说啊,但是一想既然是交流,不能光是我一个人说话;有心尝试一本哲学,自我感觉水平不够;所以想到了这本通俗的,适合于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我来读的,符合新课程改革下指导教师成长的这本书做了一次比第一次细致一些的阅读。
《教学勇气》首先是基于一个假设(或者说猜想),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的一句话“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P10斜体)然后一本书就基于这样的假设前提,走近教师的内心世界,教导教师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这个假设没有太多的感受,因为我想在座的老师对这样一句话都不会持不同的见解,我感受的是一种方法上的差异。他们是在做研究,我们要写这样一本书的时候,很可能是在做总结。他们是提出假说,目标很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验证;我们是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到一些结论,他们是铁棒成针,我们是大海捞针,
二是《教学勇气》对恐惧文化的诠释。
作为一个教师,当我让恐惧占上风时,不管是教学时我恐惧学生还是我弄得学生恐惧我,我都处于最糟糕的状态。……当学生的恐惧和我的恐惧混合在一起时,恐惧就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样教育就瘫痪了。38页。
恐惧可以是健康的……如果我们懂得怎么样去破解恐惧,许多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40页。
对于恐惧,书中没有具体的定义,但是有案例的描述,比如害怕失败,害怕在讲台上出丑,害怕学生提出自己不能应付的话题,害怕我的领域与我形同陌路,害怕作为教师的我成了过时的人。(P61)对于工作了十几年的我,对于体育老师应该说是一种常态,曾经写过一篇小短文《我害怕,所以我学习》,当时是对到了40岁的我工作状态的一次追问。
追问到40岁时,我是不是和语数外主课老师一样象香饽饽似的跳槽;追问到40岁时,我的学生会不会对我的“头脑简单”失望;追问到40岁时,我的教学会不会中了“温柔一刀”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死去。
学习是需要动机的,同时学习的动机往往是高大而美丽的。孔子曰“学而优则仕”,始料未及的是,我不断地学习,不是为了“仕”,而是源于自我的害怕心理。庆幸的是《教学勇气》也鲜明地表示“我也害怕,我们一起去进修吧!”面对恐惧,“言行可以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恐惧本身为出发点。”(P61)恐惧是可以被超越的。
第三个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学习共同体的描述,本书用了三章,可以说是一个重头戏,总共七章。有两章主要是正对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还有一章是更多是关注教师同事之间的学习共同体,目前我更为关注后者,因为目前就在思考策划这件事情,曾荣老师的学习团队的活动,很遗憾地错过了。
《教学勇气》中“关上门的教学”
“虽然都是在学生面前进行教学,但是我们的教学几乎总是像独奏一样,永远在同事的眼光以外;(P142)
“当我们走入这个名位教室的工作场所时,我们把同事关在门外。离开以后,我们很少去谈论发生过什么或接着会发生什么事,这是由于我们并不习惯讨论共同的经验。我的教室就是我的城堡,其他封地的君王一概不受欢迎。”(P143)
帕尔默是就是这样用清醒的心灵冷静地观看教育界里所存在的问题。
曾经读过这样的俗语“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就各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分享,就各自有了两种思想”。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沟通与分享,是种多元的、多层的相互合作相互弥补的关系,在其中思想、知识、经验的共享很可能还不仅是简单累加,甚至是相互碰撞、相互浸润、相互融合。正如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描述到:学习共同体,它不是“珊瑚般的学习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学习共同体”,音色、音阶都不同的乐器发挥其差异,和谐地发出音响的表象,正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表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古人对共享的顿悟,作为今天的体育教师,当置身于“交响乐般的学习共同体”之中时,多元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荡、回响共鸣,或许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成长。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南宋教育家朱熹写的《观书有感(其二)》,朱子此诗以泛舟作比喻,深含哲理。我梦想也能够读出一江春水,能够实现自在行。
感动摘抄:
师徒是人类古老的共舞舞伴,教学的一个伟大收益就在于它每天都提供给我们重返这古老舞池的机会。26页。
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104页。
当我把学生的眼睛从只看着我转向彼此互相注视时,学生会学到更多。134页。
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所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142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