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曾告诫我们,儿童们应该在游戏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自由人来说,学习中不能有任何奴役的成分。规定的锻炼对身体无害,但强制的学习是不能记在心里的,所以,要避免强制。让你的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功课吧。”
古往今来的儿童都着迷于游戏。儿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等令无数教育家们着迷。教育家们试图利用儿童的游戏,把游戏看作在教育上值得利用的一种资源或手段。
在前几天,我和糖宝受邀参加了单位附近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无非就是进行招生宣传之类的途径手段,我们正好适龄,在选择幼儿园的阶段。学校先组织了室外活动,把大、中、小班所有能学到的舞蹈都表演一遍。这不免让我有点失望,因为刚进幼儿园的大门,我最先注意到了各种游戏器材,比如跳绳、小呼啦圈、小保龄球等,心里一乐,从自我的角度思考出这是要组织宝宝们玩游戏啦!但是当糖宝兴奋的拿到小呼啦圈开始自我创造各种玩法时,音乐响了起来,原来这些我们眼中的游戏器材,只是孩子们的舞蹈道具。看了一会,糖宝也失望起来,开始到处走动去寻找她感兴趣的东西。
最后,学校组织我们进行自由参观,这个“自由”让糖宝开心起来。每个班级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是,最后我问她最喜欢哪个班级的时候,她说是大一班,我问为什么?她的回答是:“我们在玩游戏”(因为她参与其中)。这个回答让我愕然,参观的所有班级中,只有一个大班是在让孩子们玩游戏。我说小班呢?她说小班多可怜,在“静息”(安静的趴在椅背上)。这个不到三周岁的孩子,居然能从这里来判断自己的喜好,我是应该庆幸呢?还是担忧呢?我是位体育老师,受到我们团队“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主张的影响,我一直提倡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依然如此,在游戏中成长。各种“游戏”占据了糖宝主要的成长历程,我们有一个快乐的自由游戏的学前期。但是,她终究要走进校园,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了。
儿童应该在游戏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据我所知,大部分的儿童在入学初期,就是要学会“静息”,就是糖宝眼中“可怜的小孩”要做的事情。诚然,这样便于老师们对全部熊孩子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命令,继而发号施令,诸如“起立”、“坐下”、“静息”等。但是,当我看到小班孩子们全部趴在椅子上的情形时,心里是酸涩的。本该自由玩耍的年纪,却只能一遍一遍的练习“静息”。这些孩子只是“感性人”“自然人”的儿童,为何就不能自由的呼吸新鲜空气,多一些户外活动?为何也要和那些“理性人”“社会人”的学生一样,要待在教室里,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坐好?就算待在室内,那么能不能多一些游戏活动?
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也才完全是人。”游戏状态的生命是自由的,充满激情的,游戏状态的学习是快乐的、充盈创造的学习。但是,有调查显示中小学对快乐和苦恼的体验普遍都与其学习状况关系密切,学业上的成功往往是他们快乐的源头。我身边有个和糖宝一起玩的女孩,读小学三年级,有次她对我说:现在做个小学生好难啊!我难免惊讶,小小年纪何出此言呢?她就对我诉说了自己的学校生活:作业超级多,活动超级少,课间不够玩…这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小学生活,小学在自己家门口,老师和父母相熟,每次遇见总会告状:你家丫头太贪玩!边说边摇头。但是我庆幸的是父母的宽容大度,就算我那时根本不懂学习考试为何物,只知贪玩,创造出各种玩法,还拼命以撺蹬那些爱学习的孩子加入游戏为乐,父母也只是唠叨几句,却并不会强制镇压。因为,他们真正懂自己的孩子,贪玩可以,学习还过得去,不是无所内容的疯玩就行。那时候,附近的小伙伴们都玩着我改编出来的游戏,我制定的新的游戏规则,这还是很令人自豪的。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一直保持着那种爱玩的劲头,保有一份吸引孩子的童真乐趣,确实应该感激父母。他们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和四两拨千斤的感化,真正让我的成长快乐而又丰富不贫乏。
还有调查说目前存在“负罪的游戏者”现象,表现为有些孩子不敢游戏、不会游戏,甚至患上了“游戏忧郁症”,学生课间不爱动,性格沉闷等。这些数据和现象典型地说明了儿童群体中存在“褒学习”、“贬游戏”的社会性格,并且这种社会性格无时无刻不在规定着学生的行为。我侄子现在读高中二年级,他在高一时是学校实验班的学生,学期末他选择了主动退出实验班。当时他爸妈火冒三丈要揍他,后来他向我这个做老师的姑姑求救。我问他退出实验班的原因,他说:太压抑,下课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教室里太安静,一个愿意玩的人都没有!我明白了,所以选择支持他,并且帮他忽悠父母。但是有个条件是必须成绩保持住。他答应了。一个学期过去了,他整个人开朗很多,而且成绩不降反升,之前满脸的痘痘都消退了。这样我才从忐忑中解脱出来。虽然我不是什么唯成绩论的人,但是在如今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性格中,在孩子成长与发展都无法选择、无法摆脱的外在文化环境中,也只能如此。在现实社会中,有太多像我哥嫂一样的父母,他们为了孩子的成绩不惜一切,甚至不惜压抑孩子的性格,他们认为学习最重要,什么游戏之类是会阻碍学习进步的巨石,他们时常告诫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不许贪玩!但是他们不明白在玩中也可以学习,学习也可以是一种玩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选择不当会很辛苦。
在书的最后又提到《游习世纪》,就像一幅美好的画卷:孩子们既能够在游戏中学习,也能够在学习中游戏,游戏与学习实现水乳交融。尽管这就像是柏拉图式的理想,是无法跨越现实的羁绊,但是有理想,就会有努力的方向。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虽然有些解嘲,但是形容最贴切。这本书读到最后的感觉就是这样。对理想欲罢不能,合上书思想仍在继续。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