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期的团队第一次会议上,潘团长布置了阅读任务,并要求在4月底的团队活动上交流学习体会。由于我一直不明确自己应该看哪些书,因而平时除了阅读自己订的《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和《青年文摘》这三本杂志,然后就是看看一些网络文章。团长布置的任务对有些懒惰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同时也给我带来不小的压力,因为我一直不知道怎么写读后感。
联想到平时很多老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爱讲话、课堂纪律太差、布置的练习不好好练……而作为已由20年教龄的老教师我,也深感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去教孩子了。我一直把“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课堂上也一直很注意对孩子们的态度和对他们的用语……然而,又有多少孩子能体会到我的用心呢,为此,我感到非常迷茫!借着团长要求读书的机会,我重拾寒假期间看了几页的《教师的第一本书》。在书中,我感受到优秀教师的第一堂课的教育艺术,领略到优秀教师教学的无穷魅力,体会到优秀教师教育的非凡智慧。通过阅读,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体育人,如果我们少发些牢骚,多花些时间来学习,来修美我们的生命、心灵、智慧,并以此来化育人心,或许,我们就能在守望中不断练就自己,成就教育的一路美好!
第一次见面,我该怎么办?
这个话题,平时我们体育教师几乎没有谈到过,包括我自己也忽略了这个问题。每当新接一个班时,也仅仅只是跟孩子们介绍自己的情况、说说体育课课堂常规要求、选举新的体育委员等等。不外乎就是想多展现自己的优点,希望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包括我最近的代课,虽然我又想到不能让初一(2)班的孩子轻视我这个“后妈”,代课前,特地请班主任利用中午的时间,专门跟孩子们见了个面,我希望通过这一次见面,能为我今后的代课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也希望孩子们能喜欢我的体育课。我一直以为我对待第一次见面的态度是认真的,然而,阅读了《教师的第一本书》后,才知道,自己的这些做法虽然态度上是认真的,但却没有给孩子们带来惊喜,更没有抓住孩子们的心。
第一次见面,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心底都有一种美好的期待。《教师的第一本书》里的优秀教师善于智慧地把握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在每一次的开头“震慑”住学生,给学生无比惊喜和自信,从而仅仅地抓住学生的心,进而赢得师生厚重的情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李镇西:用特别的“见面礼”——自己的代表作《爱心和教育》、一封信“让别人因为你而感到幸福”、一句话“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在和学生们第一次的见面中,用他的真心和爱心俘获了孩子们的信任和“芳心”。李春梅:从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做起,用“心”去“暖”了孩子们的心,更“活”了自己的课堂。丁志根:幽默和创意的自我推销,让学生悦纳自己;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一堂“快乐数学”三部曲使丁老师的第一堂课成为“永远”。俞玉萍:在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中,把象征希望的百合花种子洒向学生的心灵,让它们唤醒着学生的成长目标。姚海军:第一次见到新生,从相互认识、交流、沟通开始,让学生了解了他的“柔情”,同时他也倾听到了学生的心声,并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阅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仅仅是认真是不够的,必须用“心”去“征服”学生,让学生彻底地爱上你的爱、爱上你的真、爱上你的才,从而给自己的教育人生绘上浓墨重彩。
面对课堂,如何教得精彩?
平日里,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少教师埋怨“现在的学生难教”、“这些孩子,小学阶段究竟学了些什么内容呀,怎么什么都不会”、“都练了3节课了,还只有少部分学生掌握动作呢”……事实上,你日复一日地让学生慢跑、重复的徒手操,怎能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动作而练动作的教学,怎能让学生明白动作技术的结构;你课前从不备课,上课的内容随心所欲,更不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的课堂又怎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是课堂改革最直接地一环,只有主动求变、悉心经营,课堂才会不断生长,才会逐步修正与完善。特级教师于永正告诉我们:倾听,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是一种对学生的道德关怀。倾听,还需要教师学会经营,提供安全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建立在倾听之上,发现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不再缺席。薛根法的“真实的”、有“主心骨”的、有“深度”的、有“广度”的简约课堂,最大限度地追求了课堂教学最优化,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实现一种自动化。特级教师黄爱华: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从有“趣”的开讲、求“实”的新授、求“精”的练习、求“活”的结束,倾情打造充满魅力的教学世界,使自己成为教学艺术有着极强的感受性和控制能力的“魔法师”。支玉恒幽默、诙谐、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经验。盛新凤拥有诗意的情怀,用“诗人”的眼光去触摸教材,寻觅和挖掘文本字里行间蕴藏的丰富的诗意,用“诗人”的情思和智慧构建课堂。
教育发展的真正突破口在于课堂。教师不变,课堂就不变。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课堂,没有好的课堂就没有好的教育。观念不变,教师就不变。教师观念不能转变,就不能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只有抓住课堂,才算抓住了教育的“七寸”,课堂就是我们撬动教育发展的支点。
教育学生,我能做些什么?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认为教书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只要能把饭菜放在家庭的饭桌上,什么学生、学校、教书都是次要的。这种心态的教师,根本不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根本不会去想如何赢得学生的喜爱。最近,我还看到有一位体育教师,课上根本不露面,躺在办公室看看手机,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的现象。这样的人能不能当教师,着实令人深思。
教师只有爱事业,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才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万平:把脉教育的温度。用自己的知识、修养与道德这一温度来诠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把教育的温度藏在精心设计的教育细节中,用自己的温度去点燃祖国希望的火焰。桂贤娣:用心、用情、用智爱学生。我们都知道,“爱”是教师工作中的永恒主题,然而对桂老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它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用智慧之心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刘京海:成功是成功之母。刘老师把“三个相信”、“学会骄傲”作为教育孩子的“成功理念”,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踏上成功之路。万玮:“斗智斗勇”亦教育。万老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善用谋略、灵活机智,用自己的“大智慧”来管理班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策略与方法体系。李镇西:行走的真教育的幸福大道上。李老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跟风不作秀,用真情实感感动学生和家长,办人民满意的真教育。
教育是良心工程,教育者怀揣什么样的心决定着产生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怀赤子之心,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源;要怀学生之心,实现“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要怀父母之心,让教育充满爱的春风、雨露与阳光。
直面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体育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凭借大学里所学的那点专业知识在混日子。以前的理论知识已成为过去,现行的新课程理念又跟不上,课堂教学失去目标,教学更谈不上任何创新……长此以往体育教育之路将如何走下去!新课程改革需要优秀的体育教师,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优秀的体育教师,因此,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我们每一位体育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
心灵的发育、成长,不是某个人生阶段的任务,我和你,我们,终身都将面对这一主题——成长。闫学:优秀,源于阅读。教师职业决定了我们要终身学习,要通过读书,不断地进行“充电”,才能是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朱良才:巨野乡村走出来的领军人物。朱老师通过七个野心,树立了高远的目标,并不断挑战自己,锤炼自己,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的梦想。高瑞萍:云淡风轻,走出自己的路。具有嚣张个性的高老师是另类的代表,确定了目标,敢闯敢拼,敢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当然这一切都源于其精湛的教学技艺、个性的知识储备。任勇:走向卓越不是梦。“草根式的教育家”任勇通过学习,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通过努力,苦下功夫实现了他的数学教育研究;通过不断地超越,实现了他的专家型教师的华丽转变,这就是他的从平凡到绚烂的成长历程。魏书生:在坚守中成为“神话”。坚守理想——要做教师;坚守信念——我能教好;坚守常识——要守住根本;坚守宁静——回归内心,魏老师守住自己的这些优点,实现了教育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教学事业是一种“志业”与“命业”,它需要生命全身心以赴的投入与创造,而这需要我们不停地在成长的道路上奔跑。教育理想好似“守望麦田”,其成功的智慧在于找到教育的支点,去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对学生尽心尽力,对工作不遗余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是工作需要、学生需要,再苦再累,不要言倦,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麦田守望者”的职责。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