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与运动”的学科融合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成熟丰收的十月前夕,9月28日下午,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承办了滕玉英工作室和潘雪峰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力与运动”学科融合主题研讨活动。物理学科杨帆老师和体育学科吴仲晶老师执教《力与运动——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物理学科陆丰老师和体育学科张彬老师执教《力与运动——蹲踞式跳远》学科融合研究课。南通市名师导师团团长王笑君、副团长郭志明、导师团秘书长祝杭斌,南通中学校长成锦平、中南东洲国际学校总校长张炳华、原启东实小校长袁炳飞、原南通体育教研员倪胜勇等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研讨活动。
“力与运动”的课堂展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理学科与体育学科老师分别就两个主问题“如何使实心球投掷得更远”、“如何使蹲踞式跳远跳得更远”,交换教学设计,展开融合研讨,进行课堂展示。
执教时,东洲中学物理杨帆老师采用多次再现投掷实心球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体验、比较中得出投掷得远近与“出手速度、角度、高度”有关,进一步分析投掷动作技能“为什么这么做会投掷得更远”所包含的“力与运动”的物理道理。
东洲中学陆丰老师则把平时司空见惯的跳远这个简单动作分解成起跳(角度、速度)、上升、下降、落地等环节,分析各环节怎么做?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做”所蕴含的“力与运动”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从经验到理论分析再到认同内化,最后落地到平时的运动中去。
两节物理课后是对应的两节体育课。东洲中学吴仲晶老师对接杨帆老师的投掷课《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一课。吴老师从游戏活动导入课堂投掷内容。准备部分以“快乐的体育课堂”为抓手,以投掷动作结构与热身部位为基点;然后围绕投掷“出手速度、角度、高度”三个问题,逐一解决课堂重难点,教学过程动中有静,静中有思,思中有融,指导学生投掷运动技术怎么做,不忘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张彬老师对接东洲中学陆丰老师的《蹲踞式跳远》一课。张老师从提问开始融合陆老师课堂教学:“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跳远助跑是快速呢,还是慢速呢?为什么?”……
张老师的跳远课,同样为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的“动作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使得体育学习深度发生,发展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四堂展示课,教学内容的融合重构问题设计,我们看到学生课堂不一样的积极参与、深度思考的学习氛围
“力与运动”的价值追求
滕玉英物理学科领衔人,她说到:从实践感知到理论知识学习,再到实践应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规律,追求陶行知所说的“教学做合一”,“劳力上劳心”,“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意义。” 体育技术动作要领、标准、规范,指导我们做人的规则、规矩、规范意识,体育技能需要反复训练,贵在坚持,收获勇气、自信,超越自我。学科融合,追求体育精神,科学、人文精神的融合育人。
潘雪峰老师从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常态下的体育课堂的现状,剖析了本次活动的初衷和目标,从今天的体育和物理课堂的融合,将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教出死板的知识”变成“用深入的探究与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能力生长”,这样的学习不仅生动,更深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顺其自然的进阶提升。
导师点评及期待
最后,各位导师对四节课和两位工作室领衔人的汇报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做了精彩的点评。
成锦平校长从“为什么要加强学科融合”和“融合点在哪?怎么融合?”这三个方面阐述,希望两个工作室继续相互学习,从对方的学科中找到真实的问题,为自己的学科所用,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倪胜勇导师说到:学生经历了知识的转化,从物理转化到体育,体育转化到物理,技能体验、情感体验,运动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
郭志明副团长对本次融合教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看到了学科深度融合的“味道”,教学主题统一,学科老师融合,师生状态融合。并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持续实践,选取合适的融合专题,坚持下去,还可以以微课等形式多元融合。
张炳华校长强调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希望大家进一步当作课题来研究,深入挖掘研究的价值,努力成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先锋者,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袁炳飞校长说到,本次学科融合是真正的学习,而且思维和行动是统一的,融合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教育者自觉融合,从刚性融合到柔性融合。祝杭斌秘书长从八个交叉点(融合切入点、情趣点、讲解精准点、思维提升生长点、问题的聚焦点、延展点、回归点、图文并进的切合点)给予了高度肯定,最后提出建议:思考如何实现学科间融合的转化、落实及有效,希望我们可以做到“学科有界,融合无痕”。
最后,王笑君团长作了总结点评:肯定此次活动很有示范引领作用。希望物理与体育工作室深入研究,正确理解学科融合的意义价值。学科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混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学,不是随意知识的拼搭。整体设计、规划安排,基于理念、基于学科发展的价值诉求,基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具体融合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素养、学科精神、学科创新。同时指出,融合不是失掉自己学科。王团长希望我们能进一步加强两个学科之间的师师融合、师材融合、师生融合、生生融合、家校融合,落脚点落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树幸福完整之人终极目标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带上导师们的谆谆教诲,向着明亮那方,抱团发展,共同前行,勇攀高峰!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